說明
週六, 28 一月 2023 09:03

暢談六祖壇經(1313)大弘頓教

作者  禪儒達觀 整理者:心燈 讀誦者:心音
 

  會後入京洛,大弘曹溪頓教,著《顯宗記》,盛行於世。

  神「會」一直待到六祖身邊,直到六祖圓寂幾年之後,他才離開曹溪。他年輕時被六祖大師呵斥,當然也會有所領悟。「後」來,神會的境界已經與之前大不一樣了。他進「入京」都的「洛」陽「,」是為了與神秀的弟子辯論,比什麼才是禪門的正宗。

  我們如今能讀到《六祖壇經》,能學到頓教法門,要歸功於神會。六祖大師的弟子當中,「大弘曹溪頓教,」推廣六祖之法最有力的就是神會。假設神會後來沒有真正繼承六祖的思想,或是悟到六祖的精髓,其實他是沒辦法這麼做的。神會大師九十三歲圓寂,算是相當長壽,所以他才有時間弘揚曹溪頓教。

  神會「著」有一部「《顯宗記》,」文字並不很長,當時盛「行於世。 」所謂「顯」,即突顯、顯示、顯現。「宗」,從廣義的角度來講,《楞伽經》曰:「佛以心為宗。」故禪宗又稱為佛心宗。世尊講法四十九年,其中心思想就是心。所以,禪宗唯傳一心。《顯宗記》的宗,指的即是世尊所講之法的整體概念。但是,從狹義的角度,神會就是要去凸顯六祖的中心思想。六祖講無念為宗,整本《壇經》的中心思想就是無念。神會寫一篇短文將之記錄下來,就是《顯宗記》。現今之人,一般會講馬祖道一的語錄,或石頭希遷的著作,或《永嘉證道》,或《大珠和尚入道要門》,卻鮮有人講《顯宗記》。

  我們要從《顯宗記》開宗明義的四句話來切入,因為這四句話就是提綱:「無念為宗,無作為本,真空為體,妙有為用。」我將之與六祖的三句話來作對應,由此,你看到一個很清楚的概念:在《壇經》中以「無念為宗」,故神會亦以「無念」為中心思想;《壇經》講「無住為本」,神會將「無住」改為「無作」;《壇經》講「無相為體」,神會講「真空為體」,還再補一個「妙有為用」。對照的方式不太一樣,但最主要的概念就是「無念為宗」。其實,這只是文字的敘述、表達的方式不同面而已。

  你可能會問:為什麼一開始要談到念?為什麼不談無心為宗?無心的概念是黃蘖禪師提出來的,他說「無心是道」。禪宗單純只談心。不像教下,把心分成真心和妄心,或把心提成心意識八識的說法。你胡思亂想的心是妄心,這是教下的說法。但是,禪宗並不這樣說,胡思亂想的心就是你的心。所以,很多祖師語錄皆如此,他們說:那個能看、能說、能動、能走的心,就是汝之心。所以,你不要讀了教下或任何的經論,之後去看禪宗的著作,就覺得它講不清楚。禪宗不談太多的理論,是把複雜歸於簡單,它的簡單其實也是不簡單,若你能真正悟到不簡單你就開悟了。

聞後思惟:你願意學頓悟之法嗎?

 

閱讀 323 次數
DMC Firewall is a Joomla Security extension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