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明
週二, 07 三月 2023 22:13

暢談六祖壇經(1332)應機之法

作者  禪儒達觀 整理者:心燈 讀誦者:心音
 

  當時京城的禪德認為:「若不因禪定而得解脫者,未之有也。」這句話講得太武斷了!其實,世尊也是反對進入深沉的禪定的,因為你很容易進去之後不出來,久了之後,你會與愚癡相應,你會靜靜地待著享受而不願意離開,也不願意突破。如果你沒有起觀照,深定之後,你的智慧生不起來。故世尊鼓勵淺定,而不鼓勵深定。淺定只是讓你的心能專注下來,接著你要起觀照,即是止觀。但是,不見得一定要先止後觀,有的人也是先觀後止。

  禪所講的,是不分先後,止觀雙印,定慧等持。比如,你坐著修定,禪師走過去,一定會問你:「你坐在那邊做什麼?」你說:「我坐著修定。」禪師就會問:「誰在亂你?你幹嗎坐著修定?」你不找出自己亂的根源,卻一直想要得到定的結果,你在做什麼?就像你不明白苦集,你卻想滅道。我並沒有說你錯,如果再往前推,一定是持戒的人方可得定。可是,你持的是什麼戒?是持外表的戒,還是心戒?假設你持的是外表的戒,這樣的戒是很膚淺的,並非大乘戒。

  犯不犯戒,是你的心,是你的心推動身口意。戒之前,也是可以再推:「你是不是好人?」你不是好人,你要勤修戒定慧,豈不是可笑?如果你問:「好人什麼定義?」你這樣問,就不是好人,因為你的態度不對。簡而言之,假如要吹毛求疵,談下去,可以談很多。所以,為什麼要前方便,要資糧位,加行位?講下去就很多。業障深重的人修禪定,危不危險?危險,你要懺悔,直到你做夢都夢到吉祥的夢,你才可以修禪定。如果我講下去,就沒完沒了,就會把你開悟的時間拖長。

  常常有人問我:「講頓悟,我們又不是六祖,我們還是漸修。」如果是漸修,你就要按照步驟來。可是,你哪裡有按照步驟來?你會做事嗎?不會。你會做人嗎?不會。你想當佛祖,你豈有按照步驟來?每個人的內在都有自己一套的思想模式、過程流程,那還是內在的陷阱。要講次第,你前面都沒有做,就想要進入修行佛道,怎麼有可能?現在學佛的人很多,不會做事、做人的一大堆,都趕著流行而學佛。會做事、會做人,一定是忠臣;不會做事,不會做人,一定是奸臣。

  你一定不要被自己的腦袋所困、所綁。你讀了佛法,一定要明白:佛所講的法,是針對各種不同層次的人講的,所以沒有一定怎麼樣的。若法是一定,就不叫妙法。京城的禪城這麼教,是因為他沒有開悟見性。縱使他開悟見性,也是鑒於他過去的經驗,他就是從戒定慧修上來的。

  「未審師所說法如何?」薛簡來之前,一定打聽過六祖的情況,知道六祖怎麼教,但他還是要親口問,因為聽別人講不見得全面,有時候會加油添醋,有時候會聽到片斷,有時候會失真,而且講法一定不一樣。他要當機問,來聽六祖當機開示。

聞後思惟:你能夠超越自己的思維模式嗎?

 

 

閱讀 333 次數
DMC Firewall is developed by Dean Marshall Consultancy Lt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