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明
週二, 04 四月 2023 07:33

暢談六祖壇經(1341)究竟無證

作者  禪儒達觀 整理者:心燈 讀誦者:心音
 

  何故?無所從來,亦無所去。無生無滅,是如來清淨禪;諸法空寂,是如來清淨坐。究竟無證,豈況坐耶?

  「何故?無所從來,亦無所去,」如來好像有來去,而實無來去。這就是性悟。相不離性,性不離相。

  「無生無滅,是如來清淨禪;」六祖不按照佛學辭典解釋。社會上,有人談祖師禪與如來禪,我是不這麼談的。祖師禪並不離開如來禪。何謂禪?禪就是佛性,佛性本來就不生不滅,故曰本來就沒有生死。實相即是禪,「無生無滅」即是實相,所謂妄心不生,真心不滅。生死涅盤就像一場夢。無生,本來就無煩惱、無無明;無滅,眾生本具如來智慧德性。談禪,就是第一義諦,即究竟了義,即是一佛乘,即是不二。六祖所講的坐禪並不是盤腿的形式,而是它的內涵。

  「諸法空寂,是如來清淨坐。」「坐」是表法,即不動之意。你被境界所動搖,因為你認為它是真實的。境界是什麼呢?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。諸法空相,故曰諸法空寂。你明白了諸法空寂,就不被動搖了,就是真正如來所講的「坐」。而你的坐,是身體在坐,坐得腰酸背痛。

  薛簡問:「京城的禪德叫我們坐禪,他們的坐禪是否就是一種修行的方法?」六祖大師的回答很徹底:「你透過這種方法想得到什麼?」我們通常想透過一個方法,而得到一個目的。六祖不但破你的方法,也告訴你,你並沒有得到什麼。無一物可得,無一法可得,無一法可證,無智亦無得。「究竟」無修「無證,豈況坐耶?」不是讓你得到一個本來面目,只不過是恢復本來面目,恢復本來就沒有得與失。比如,「師父,我很苦,如何離苦得樂?」說「得樂」是騙你的,不用講「得樂」,離開苦,苦跟樂自然會消失。樂是因苦而講,苦是因樂而言,故離了苦無須再求樂,破了迷之後亦無須再求悟。

  修行沒有那麼複雜,你真的不要誤會,修行就是知道自己的問題,然後怎麼解決,而這個問題根本沒有問題。你會反駁:「明明就有問題!」這個問題是你創造出來的。「明明就有!」你講的是現象。「這個現象不好。」你錯了,現象就是現象,豈有順跟逆?豈有苦跟樂?豈有好跟壞?豈有美跟醜?境原無好醜,好醜起於心。

  你光聽課,沒有通過心去悟,是不對的。聽課起初對你是有幫助的,到最後反而會害了你,因為會增長你的邪見。如果你只是猛讀一些知識,跟現實的人生不相應、亦不相干,這樣是邪見。你用你的邪見跟人家辯論,認為這樣是學佛,這很危險。就像你剛開始學佛、聽法義,只要聽一句,你就會很高興,但是聽到最後你會產生疲乏。很多人都走過這一段,這很危險,這是慣性。很多人都活在慣性中。你修到索然無味,所以你的解門錯了,行門也不對了,因為你沒有用心領悟。

  六祖所講,既非現象,亦非三乘法。三乘法是有修有證。以第一義諦的角度,即是無修無證,從頭到尾,從古至今,從凡入聖,皆是一場夢。信得過的人,拿去用;信不過的人,慢慢來,夢中人,繼續忙夢中事。反正你閑閑的,夢亂做,我才可以講課。你是在忙什麼呢?你說:「師父,接下來該怎麼辦?」真心待人,用心做事,無心是道,即心是佛,僅此而已。

聞後思惟:你透過靜坐想得到什麼呢?

 

 

閱讀 562 次數
DMC Firewall is a Joomla Security extension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