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明
週三, 05 四月 2023 08:05

暢談六祖壇經(1343)道無相對

作者  禪儒達觀 整理者:心燈 讀誦者:心音
 

  傳奏兩宮及京城學道者,譬如一燈然百千燈,冥者皆明,明明無盡。師雲:道無明暗,明暗是代謝之義;

  薛簡希望能將六祖之法「傳奏兩宮」,即武則天與中宗,以「及京城學道者,」即京城禪德,教人坐禪者。「譬如一燈然百千燈,」一燈譬喻一個開悟者,是譬喻智慧。一個開悟者才有機會傳這樣的心法,以般若的智慧,如燃百千燈一般,從漫漫長夜中,讓「冥者」,即無明之人「皆明,明明無盡。」以燈傳燈,心佛相傳。

  「冥」即無明,即煩惱,即暗;「明」即菩提。薛簡談的是明與暗的相對。他認為,如果一燈傳下去,百燈就亮了,光明就能綿綿無盡。但是,薛簡的話有語病,因為現象界之物一定有盡。無盡,與盡相對。故六祖大「師雲:道無明暗,」道本來沒有相對、分別的概念。

  你現在是明還是暗?是暗,你何時才能明?當你承認你現在是暗,就代表你已經錯了。當你承認你現在是凡夫,你就錯了。你說你是佛,我也說你錯。如果你問我,那你問我明暗做什麼,我心中沒有那個概念。你問我:「那麼,你現在是開悟之人還是凡夫?」那個開悟不開悟,我早就把它踢到一邊了。

  你不要假設自己是什麼狀態,然後精進用功修行,去突破你假設的那個狀態。那就是塵勞。這個概念你要百分之百確立,而不是亂說,你就會知道確實是如此。故,發心成正覺,悟者剎那間,那是事實,只是你不能夠如此確定。有正見的人,沒有那些事。你有那些事,你就是沒有正見。有那些事,你就是要去修,要去彌補,要去加強。但是,從一佛乘的角度,那叫做假忙碌,叫做塵勞,叫做夢中事。

  正見,就是不要把你的知見放在腦袋中。你現在的狀態就是需要來上課,而我現在的狀態就是需要來講課。上課就是上課,講課就是講課,煩惱、菩提跟我不相干。同理,你是凡夫還是佛,跟你不相干。所以,我們兩個快快樂樂地上課就好了。為什麼還要問?因為還有我們還有一些時間。如果我們兩個都是開悟的大菩薩,那我們就是寒山、拾得,我們演戲就好了。

  真理本身是沒有分別對待的。佛性本來無一物,所以豈有明與無明?豈有順跟逆?豈有迷跟悟?豈有生死跟解脫?豈有眾生跟佛?佛性是完全摒除這些名相的。你沒有悟到本體,你一定會在相對的概念打轉,苦不堪言。有一方,就一定會產生對立的一方。有甲,就一定會創造乙;有彼,就一定會創造此;只要有病,就一定會有藥。如果你不明白這種概念,一定要去找個答案,那就是落入相對。你不相信你沒有病,所以醫生才要開維生素ABCD給你吃。

  「明暗是代謝」生滅「之義;」假設沒有明,就沒有暗;假設沒有暗,就沒有明。白天與晚上不能說成兩天,而是叫做一天,叫做晝夜,它是整體的。如果把整體的概念硬生生拆成分別、對待的概念,那就是凡夫。你的內在不能整合,你的內在會產生差別相。在此差別相中,你想要趨吉避凶,想要離苦得樂,想要由凡入聖,那都是多此一舉的。

聞後思惟:你是否一直對自己的狀態不滿意呢?

 

閱讀 416 次數
Our website is protected by DMC Firewall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