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明
週二, 11 四月 2023 15:46

暢談六祖壇經(1346)破除己見

作者  禪儒達觀 整理者:心燈 讀誦者:心音
 

  學佛的目的,我們安立一個假名,就是要斷除你的煩惱。但是,每個人對這個概念的見解完全不一樣。一個人的成就一定不可能離開他的想法。你有什麼樣的想法,你的成就一定不會超越你的想法。學佛,你假設有一種想法,那種想法會變成一種知見來障礙你。

  所謂「無量無邊」,就是你不要產生一些概念來障礙自己,不要有所設限、有邊際。你的知見到底停留在什麼層次?那一種層次,除非你自己察覺到,不然沒有人可以破除你。所以,我長期觀察我自己:「我有停留在什麼概念嗎?我抓住這些概念正確嗎?」

  雖然很多概念只是一種假名的說法,但人們就是認為有層次的高與低。學佛本來很單純,就是要懂真理而已。真理就是真理,真理不分初級、中級、高級班。懂了真理,你的問題就解決了。問題在於,大家把真理當成佛法概論,比如,什麼是緣起,什麼是三法印,學完又趕快學別的。學好了就大徹大悟了,何須再學什麼呢?你會說:「如果佛法只有緣起、三法印,為什麼佛還講那麼多?」他只是用各種角度來談而已。

  學佛應該看到自己,而一般人都是眼睛看到法,看到經書,看到儀軌,看到修行的樣子。看到自己的心,你才會悟。看到自己的心不斷干擾、困擾、局限自己,不斷恐嚇自己,這才是真正會修行。故,不要小看「靜坐當思己過」這句話,這與你靜坐著修行是不太一樣的。

  當今很多人學佛,人們打禪七、佛七,或每個禮拜,甚至每晚都參加共修,但是能解脫的有幾位?修行這麼久,你為人處事,是否一年比一年進步?即,以一般人的角度看你,覺得你是好人,是有道德、善良的人,達到這種標準的人就不多了。人們進步為什麼那麼慢?因為,假如他內在有十個過失,他並沒有看到這些過失。他修行下去,十個過失依舊在,更有甚者,本來十個過失,修到最後變成十一個,因為他的我執與法慢變得更強了。他沒有直接回歸自己的心,所以並沒有度自心的眾生。

  大家都說這個時代是快速的時代,都想快,但反而背道而馳,方向弄錯了。要真快,就要看到並承認自己的過失與錯誤。別人講你,一點兒用處也沒有。就像我上課,罵人要大家一起罵,不能單獨罵一個人。

  我遇到一些法師,只要談到法義,都會問我:「達觀法師,你平常怎麼修行?」我只跟對方講:「修行我不敢,因為我沒有進入修行的狀態。我既不修四念處,也不修止觀,也不修六妙門,也不修念佛,也不修誦經,也不修持咒。我只是看看自己有什麼過失。」那就要看法師怎麼反應。有的說:「那樣啊!那樣也不錯。」他所謂不錯,就是不怎麼好的意思,你就知道他不懂。有的人聽我這樣講,沒有反應,因為他不知道怎麼反應。有的跟我講:「你這樣修還未了義。」我就說:「對,我知道。未了義我都修不來了,了義我怎麼修?所以不敢說修,只是檢討自己的過失。」這樣的話,通世間、出世間,通儒釋道三家,學佛與否都聽得懂。

  是你的心出了問題,尤其是你心的無知出了問題。你要學智慧,首先要看到自己的無知,接著承認自己的無知。沒有承認與看到,你沒辦法學。最怕的是,你誤認你已知。

聞後思惟:你能看出你修行過程中的陷阱嗎?

 

閱讀 345 次數
DMC Firewall is developed by Dean Marshall Consultancy Lt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