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喜歡什麼,你卻無法安住於你喜歡的那種狀態,也不知道自己在想什麼。我是在談一個真正的問題:你到底有沒有悟到?你有沒有解決你的無明?關鍵在於,你沒有從無明下手,而是從你修行的法門下手。如果只是這樣修,沒有碰觸到明與無明的問題,這個鎖是打不開的。要啟動真正的鎖,關鍵就在於那個地方。你想想看:為什麼可以隨緣而能夠自在?為什麼可以隨遇而安住?為什麼能夠知足而常樂?內涵都是一樣的。
只要一領悟到,你才有那個能耐。否則,知足常樂怎麼修?不是修來的。活在當下怎麼修?你說:「師父,我知道,我應該一直把我的注意力擺在一個地方。比如,一直把我的注意力擺在觀呼吸。」這並不是活在當下的意思,而是你在修定、修止。我所講的活在當下,是定慧等持,而不是定:因為我知道我的問題點了,所以我已經打開了。因為我知道生命的每一點,雖然現象界不一樣,但是我生命的本質,那一種安穩的狀態是一致的,是沒有問題的。當我明白了這個道理,那就是一種智慧;而我也能夠安住,那就是一種禪定。
能夠當下領悟這種概念的人,他一念就能過關。當他過關之後,接下來他就沒有問題了。他沒有過去、現在、未來的問題,因為當下不屬於過去、現在、未來。活在當下,才能夠生起清淨、慈悲、智慧的心。當下,不是快慢的問題。就像《華嚴經》所言:「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。」你就是有妄想,就是沒辦法活在當下,因為你有所想、有所求。你為什麼有所想、有所求?你也不知道你在想什麼、求什麼,即是無明。
變是世間正常的現象,所以變沒有問題。你要深入地觀察,你的觀察通常都很膚淺。比如「正常」,去觀正常,你才知道不正常。但是,你再觀下去,又會恢復正常。說不定這個正常觀下去,又會不正常……這叫做深觀。
表面上,你一直認為你活在喜歡與不喜歡,但是你再觀察下去,你會發現:「我真的喜歡嗎?」比如,我好愛這個人。再觀察下去:「我應該是更愛她的財產吧!」再觀察下去:「原來我是愛她母性的光輝。」你深觀,你就會發現不是你之前所想的。有人說:「師父,我好愛修行。」叫你來修行,修到最後,你卻搖頭。你所認為的「好愛」,你一直觀察下去,那份愛會漸漸不長久。在政治上有一句話:「沒有永遠的敵人和永遠的朋友。」你不要以為你會一直愛下去,你的那個愛也是短暫的。其真正的原因,就在於你的無明、無知,是那個問題一直困擾著你。喜新厭舊是人類的一種慣性,如果不談人,它本來就是一種正常的變化現象。
聞後思惟:你願意深入觀察自己的內心世界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