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論你想什麼,其實都已經離開當下。從出生一直到今日,你從來都不曾活在當下,因為你的心從未止息,你的妄心從來沒有斷過,你的內心世界和潛意識沒辦法接受你現前的因緣。不管是什麼因緣,你不要以為有好因緣你就會接受。比如,你身體無病無痛是個好的因緣,你的身體有病有痛估且稱之為較不好的因緣。接受就是接受,沒有所謂好與不好的因緣,也沒有什麼順逆境,那就是當下的意思。
什麼最好?妄想一起,你就會掉入陷阱,你就從來沒好過,你的心就離開了清淨。好與不好,都還是你的妄想。有很多人問我:「師父,你打坐在幹什麼?」不是靜靜坐在那裡的問題,也不是每天去公司上班的問題,而是你有辦法安住在每一個當下嗎?你以為你沒有修行才做不到,你不要動不動把修行掛在嘴邊,縱使你修行也沒有辦法。比如,你想不想去極樂世界?但是,你並未去,你還坐在教室裡。你說想的那一剎那,就離開了當下,所以就入了地獄。你就是在想明天會更好,而明天也會想後天會更好……一直想到死,你投胎才不會無聊。
關鍵不在於修,而是你沒有察覺到你的問題。縱使你修行,你也是在想。你想去哪裡,或想開悟,或讀經典想趕緊看完,這些都是想。你苦在哪裡?你為什麼一直繞在這個範圍繞不出來?因為你一直在想,就像我做夢時一直在飛。哪裡是你的家?你不知道,你只知道明天你的家會更好。
假如將人生分成很多點,哪一點最好呢?你要選哪一點?終點是什麼狀態?你現在坐著的那一點最好。所謂最好,不是好壞的好,而是每一點都是很好。以實相而言,好是假名,只是安住在每一點。你今年七十五,哪一歲最好?沒有一歲是好的,你都活得不耐煩。如果你一直在想七十六、八十、八十五,這是沒有意義的。
把這樣的心止息了,保持正見,你自然能知道什麼是當下,而非去解釋何為當下。你不能活在當下,因為你想離開當下。你去出國,前幾天會覺得很新鮮、興奮、快樂,一直到第七天、第八天,就覺得有點累了,到了第十天,就幾乎想回來了。不管是金窩、銀窩,不如狗窩。你想回家,但是回家之後,馬上又想離開家。在家好還是離開家好?你根本搞不清楚。
只要是人,最後都喜歡寧靜的感覺。你不要以為老年人才喜歡到郊外去,當年輕人遇到了困難、挫折、逆境,或工作很久之後,他也想靜一靜,你不叫他去,他也會去。人類之所以想去那邊,內在既有逃避,又想休息,種種的概念讓他想去靜一靜。但是,他去那邊能去多久?三天,很愉快;三個月就沒辦法。我記得我第一次去寺廟的時候,覺得好清淨,結果住下來就越來越不清淨。住下來是什麼狀態?我提起了邪念,念念都想離開。
其實你念念都想離開當下。但是,離開去哪裡?離開這個家,要去哪一個家,你又不知道。既然不知道,你為什麼要離開你的家?不想待在家中,要離開它,離開之後,又不知道何處安家。你的答案只有:「因為不喜歡,所以我才要離開。」那麼,我請你去馬爾地夫度假,我出錢,你住在那邊十年,一切我都包,就開始有問題了。你喜歡,你去了那邊,你還是要回來。如果你喜歡,你去了應該住下來。你喜歡高興還是生氣?如果你喜歡高興,為什麼不要高興一輩子?所以,不是喜不喜歡,還有更深的問題。喜不喜歡,感覺上是貪與嗔。其實,真正影響它的,是無明。你內在那個不知道的東西,讓你一直不能安定下來。
聞後思惟:你能察覺到你從未安住於當下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