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一股推動我們的力量,到底從何而來?往上推,那一股力量是從意識而來的。識,說是意識可以,說是阿賴耶識也可以。業這個力量從哪裡來?去了之後,又往何處去?是什麼決定我這一輩子的樣子?但是,我這一輩子所作之事,又決定下一輩子的樣子。
業,即是一種心的力量。往上去追,你會認為:“一定是從一個人的意識而來。”既然我所作所為,我所造作的業,都從這裡輸出,又從另一個地方輸入。這個阿賴耶識裡面又變成一個龐大的記憶體、資料庫。你現在、過去所作的,是不是都存在於你這個資料庫裡?若是如此,上輩子的事情你為什麼不記得?因為它已經埋得很深了,那個土一直蓋,深到你要挖出來都很困難。
以唯識學家的理論,這個種子進去之後,它不會失壞。我過去所做的,已經輸入在這個資料庫裡;而現在我活著,這個資料庫也在。那麼,我為什麼想不起來?我以一個很簡單的譬喻來講。這就像一個資料庫或隨身盤。你的隨身盤如果去插別人的電腦,有時候資源不能夠相容,因為你過去的電腦已經壞掉,過去的電腦即你以前的身體,以前的機卡是配過去的主機,你過去的色身已經毀壞了,就不適用。
你下輩子投胎會有一部新的電腦,而那個記憶卡是舊的,所以插進去不能支援。但也並非完全不能支援,有的檔案,比如吃奶的檔案,哭的檔案,都很自然地調出來。而你過去考上狀元的四書五經,你可能調不出來。或者,過去你是個畫家、琴師,可能調不出來。但是,你有你的天分,但是發生什麼事,你會很模糊,你也記憶不起來。如果你是一個電腦的高手,就有可能破解。當有一天,你開悟的時候,你就變成電腦的高手,你就可以破解,你會有宿命通,你過去的資料將全部一目了然。
一般凡夫的內在是有障礙的。你的障礙很深,比如,你可能會忘記去年的今天或上個月的今天你在做什麼,你都有可能忘記。一個開悟見性、大徹大悟的人,都有可能恢復這些檔案,就看悟到的程度,或看他是否能修好這一台電腦,把它的資源調出到什麼程度。所以,羅漢、菩薩、佛的程度不太一樣,他們能夠調出來的資料也不太一樣。
唯識講熏習,我講的是薰陶。我這件衣服噴一次香水,跟我每天噴香水是不太一樣的。所以,熏習和薰陶的意思是一樣的。如果這件事情你不再薰陶它,它的力道就很弱。比如,你拿一個黑色的箱子,裡面丟黑紙和白紙,看哪一種紙丟最多。如果黑紙丟最多,你每次拿黑紙的機率就會更多。種子有分強與弱,我們時時刻刻都在噴胡思亂想的香水,所以這個力量很強。
要看哪一個種子的強與弱,或多與寡。如果它不斷熏習,它就會越來越強。如果一個概念很弱,我不會不斷熏習。比如,有一隻蜜蜂停留在一朵花瓣,我看到了,以唯識的理論,它就進去了。看到之後,我已經不想它了,我就沒有再熏習它了,這個印象、力量則不強。但是,我來上課,上得好好的,結果有一個同學跳起來,他是來這邊踢管的,他一直踢管。他踢管的那刹那,也會進入我的記憶中。但是,我會不斷一直想這件事,這個想就是一種熏習。所以,這個力量對於我而言很強,強到我記起來,所以叫做記恨,不是深深烙印在我的潛意識而已,而是我的淺意識、中意識、潛意識都牢牢地記住。只要一有機會,我就會起現形來報復他。所以,這是強與弱的問題。
聞後思惟:你在不斷強化自己什麼概念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