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明
週二, 27 六月 2023 16:10

暢談六祖壇經(1376)日新月異

作者  禪儒達觀 整理者:心燈 讀誦者:心音
 

  你開始回歸來看你自己,你讀佛經,你有多少改變?

  一,你的氣質是否改變了?氣質就是一種身口意的展現。你看自己不就得了嗎?你不要常常講一些很深奧、別人做不到的話。以佛學而言,不講氣質,而是講威儀。這不抽象,而是很具體的。你先實踐你懂得的。你有氣質,你就是個修行人。你看起來,展現出來,就是書讀完之後的改變。

  二,你讀完佛經,你是否比你過去更明理?比如,明明就是你不對,你說我是對的,我就跟你談道理。我們過去認為這樣是明理,其實這是不明理。大家會吵架,都是覺得自己對、對方不對,所以要跟他說清楚,要跟他講道理。我不講所謂明理就是明白真理。明理即:「我終於明白覺悟的人是什麼狀態,迷失的人是什麼狀態。」所有迷失的人都是不講道理的人,你身邊的人幾乎都是迷失的人,他們的所作所為,他們的想法、說法、做法和思考模式都是背道而馳的,所以你會突然覺得很輕鬆。

  你之所以會氣,是因為你覺得:「你明明應該這樣做,為什麼不這樣做?你明明應該努力,你為什麼不努力?你明明應該聽話,你為什麼不聽話?你明明應該去賺錢,你為什麼不去賺錢?你明明應該要尊重我,你為什麼不尊重我?」你繼續想,氣得要命,那是你的想法。

  還沒有覺悟的人,都是顛倒眾生。眾生就是不明理的人,所以你要知道若干種心,大家皆如此。大家會如何展現,你早就很清楚了,你用不著生氣。我明白眾生就是這種狀態,我也是眾生,但是我已經是「眾生非眾生」,所以他們所表現的東西不容易影響我,我也不會再覺得他們不合理、很離譜,因為因緣所生法,眾生的因緣、迷失的因緣三寶是貪嗔癡。你都很清楚了,你為什麼要計較、發脾氣?那是沒意義的。你計較、發脾氣,就是你不瞭解眾生。

  生氣是無能的表現。你只要明白就好。比如,有一個人叫植物人,你約他去看電影,他不去,你不會生氣,因為你知道他是植物人。如果你生氣,你就是木頭人。你瞭解了,你就不應該是這種反應了。沒有開悟的人會對你怎麼樣,你會懷疑嗎?比如,膽量比較大的人,他正面就跟你沖起來;膽量比較小的人,就後面捅你一刀。跟你沒有事的人,三五個人在旁邊談風涼話。每個人的想法都是從自我為出發點。你還在氣什麼?你不要一天到晚飆血壓。你明白迷的人是什麼狀態,如果你清楚了,以後就不要再斤斤計較了。有什麼好計較的?我都清楚他老年癡呆症,我每次跟他喊早,他不回答,我也不會生氣。問你都知道,都沒有不知道,每次來聽課都不缺席,問你知道什麼都不知道,難道我的血壓也要飆高嗎?

  我講的明理與改變氣質,其實都是修行,我不需要講戒定慧,也無須講什麼法門。但是,你不改變就是你不對,你學那麼多都沒有用。我只是叫你自我檢測,你不要講得這麼複雜、困難。我講的都是你做得到的部份。

  第三,我讀了佛經之後,我內在的煩惱真的有減少嗎?我內在的慈悲有增長嗎?我的智慧有展現嗎?我讀了佛法之後,我真的有隨緣嗎?你只要很確認你在做什麼,你要進步是會很快的。你們就是沒有確認,就停留於:「我什麼時候才能夠證初果?我什麼時候才能夠開悟?」這是不求自得的,若是求,你一定是求不得苦。你願意改變,就已經突破了,你已經有程度了。

聞後思惟:學佛以來,你改變了多少呢?

 

閱讀 327 次數
DMC Firewall is developed by Dean Marshall Consultancy Lt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