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來學佛,到最後是要變成什麼樣的人?這是最高的境界。可是,你的心就是沒辦法閑下來。閑即清閒,只有開悟的人才懂得享清福,一般人沒辦法。清閒的人,也要早上晨跑,也可以跳有氧體操,也可以喝咖啡、喝茶,當然也可以上班,也可以賺錢。生活都是一樣,只是內心世界不一樣而已。越清閒的人越有智慧,效率越高,越慈悲。越清閒的人,遇事不亂,所以他能力很大。
你沒有智慧,是因為你心靜不下來。心一靜下來,你的智慧就生起。六祖曰:「般若智慧,不從外來。」這個概念很難懂。大家拼命啃書,因為大家都認為讀書能生智慧。但是,六祖講的剛好是相反的概念:因為你一直沒辦法開發內在的東西。
我們雖然沒有開悟,但是我們曾經有個經驗:當你心很煩,你要處理很多事情,你都沒辦法決定。如果你去散散心,把心靜下來,你會突然有靈感。那個靈感不是讀書而來的,而是你知道你應該怎麼做了。你要體會到,如果你能夠處於這種狀態,就代表你的靈感可以不斷。所以,你一定要好好去體會,你想要悟道,心就要靜下來。這一定不是你修來而靜的,如果修到靜下來一定是定,而非慧。定只能伏住煩惱,而不可能斷煩惱。
有很多話,你雖然讀過,但你沒有受用過,比如:「何其自性,本自具足。」你現在所受用的,都不是你本自具足的,而是你學來的。只要是學來的,皆是生滅法,皆是因緣所生之法,皆是有來有去,都不是本來。有一個法師認為貪嗔癡是本有。我告訴他:「貪嗔癡是學來的,你的恐懼是學來的,你的情緒是學來的。」如果貪嗔癡是本有有,那就不用修了,終於證得貪嗔癡。為什麼有人認為貪嗔癡是本有的?因為他認為小孩不用教就有貪嗔癡。這是以一世的角度來看,是錯誤的觀察。
你的緊張、害怕都是學來的,只是你自己很久很久之前就遺忘了。從來沒有看過蛇的人不應該怕蛇,但是我們幾乎所有人看到蛇都會怕,因為我們以前就跟蛇交往過,多生累劫你就跟它有過關聯。有的東西是過去就學過,有的則是現在的因緣才學的。不論你學什麼,都是學來的。但是,禪宗所講的卻不是學來的,而是本有的。只要是學來的,一輩子也不夠。為什麼見性就可以成佛?因為這不是學來的,所以才有頓悟的學說。
你們會用的,都是學來的。你的七情六欲、自我保護、自卑、自大、害怕、緊張、比較、自尊心都是學來的,你的煩惱也是學來的。比如,我本來不感覺到錢有多重要,但是我周邊的人都覺得錢很重要,到最後,我也會不知不覺認為錢很重要。你現在處事的模式,都是因為學來的在阿賴耶識的種子,那個統稱為意識心。意識心是有副作用的,一定會有分別、執著、計較。你要好好體悟。
聞後思惟:你相信你已經具足了智慧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