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明
週三, 28 六月 2023 19:51

暢談六祖壇經(1379)活在過程

作者  禪儒達觀 整理者:心燈 讀誦者:心音
 

  你的心不夠柔軟。別人想找個人好好聊一聊,你卻一點兒悲心也沒有。不管別人是個什麼樣的人,你都以真心待人,你的心就能夠平靜。你若要明心見性,就不可以離開這個概念。以聲音來講,你不可以只聽好聽的聲音,而不聽不喜歡的聲音。聲音就是聲音,哪來的好與壞呢?《壇經》學完之後,如果你還是像從前一般,那你就白學了。六祖曰:「於一切法不取不舍。」聲音不管是什麼內容,都只是聲音。好聽的聲音是諸行無常,不好聽的聲音是諸行無常;人的聲音是無常,噪音是無常,自然界的聲音亦是無常。聽到什麼聲音皆一樣,你就能證得一聲三昧。

   聽到一切聲音,你的心都要平靜。我們聽到別人侮辱、誤會、諷刺我們的聲音,我們常常會「一把無名火、火燒功德林」。若是如此,我們要修到什麼時候呢?都一樣,皆是聲音,在深山野外聽到的是聲音,任何人跟你講話亦是聲音。但是,聲音只是聲音,那叫做定;能夠知道聲音的內容、內涵,則叫做慧。

  聲音有很多種,你日常生活就會遇到。比如,那一天,我打電話到講堂問有沒有人,有個同學說他們在,我就告訴他:「好,我來講堂喝個茶。」我三點打的電話,四點才到講堂。那一個小時,那個同學的內在都活在:「師父來了!」接著,我四點到了之後坐下,他們泡茶,我又去上洗手間。我還沒出來,他就跑來叫我:「師父,茶泡好了。」那是什麼心?師父說要過去,你電話掛掉,你的內心可以平平靜靜坐在那裡。你口渴了,也可以自己泡茶,不見得要為了尊師重道不敢泡。你可以在那裡自得其樂。很多人都犯這個毛病。

  我們時時刻刻的內在究竟在做什麼?修行不是時間的問題,而是當下。修行不是一個目的,亦非一個結果,而是每一個過程。既然如此,為什麼要講目的與結果?因為這是針對一般人而言的。一般人要有目標、結果,他才有個方向。你要好好修,你的目標就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,所以你現在從這一點趕快沖,沖到那邊去。三藐三菩提是什麼?其實就是無上菩提,就是無所得。你只要契入無所得,當下即是。但是,很多人不明白。

  你不需要活在那一個結果:開悟。你只要活在每一個過程,你真的很有機會一翻就過來。如果你一直期望那個目標,你應該怎麼修,怎麼做,怎麼準備,怎麼具足,才能夠到達那裡,你會有很多包袱,你準備的東西要很多。有的人可以隨便帶一個小背包全世界旅行,但很多人只要去沖繩島三天兩夜,他就要帶一個三十公斤的行李箱。還有的人帶兩個行李箱,因為要買一箱的東西回來。你是在休閒還是在採購?休閒是休閒,出差是出差。

聞後思惟:你是否要達到目標才會快樂?

 

閱讀 319 次數
Our website is protected by DMC Firewall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