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明
週二, 01 八月 2023 16:31

暢談六祖壇經(1387)不亂不寂

作者  禪儒達觀 整理者:心燈 讀誦者:心音
 

  住煩惱而不亂,居禪定而不寂;

  心、佛、眾生三無差別,因為「何其自性,本自具足。」你沒有智慧,你如何才能變得有智慧?你要有智慧,你的執著要放下。凡夫的常照只是停留於他知道,他未開悟,他沒辦法如聖者一般,因為他的內在有障礙。

  你覺得你有煩惱:第一,你有多少煩惱?第二,你要拿多久?第三,你要怎麼拿?我追問你,就是要打破你的概念。你根本沒辦法講出來,有多少煩惱,都是你自己想的。你可以一點煩惱也沒有,也可以全部皆是煩惱。由此可見,煩惱不是真的。是你自心起煩惱,而干擾你的自心。

  你會生氣,會被人影響,會產生計較,會恐懼不安,會緊張……這都是一種執著。只要你失去了平常心,就是一種執著。如何破除執著?先看到自己時時刻刻處於執著的狀態。當你看到的那一剎那,它就消失了。你若沒有看到,它就會跑出來。它會消失,就代表它是假的。

  「住煩惱而不亂,」只要你不害怕煩惱,心就不會亂。學佛,不是叫你把心鎖死,不敢想,只要一想就是胡思亂想。會用心,就是一種智慧,不是叫你心不要用而鎖住空寂。這是很多學佛的人常常不會用的地方,他害怕自己亂想,所以用一句句阿彌陀佛來鎖住。

  心要用在好的地方,用在對的地方。心若是胡思亂想,只要不害怕它,胡思亂想不也起不了作用嗎?你害怕它什麼?你不要驅趕它,無須趕它走。就像天空的烏雲,不用害怕它,它沒有辦法污染虛空,也沒有能力障礙虛空。

  「居禪定而不寂;」你不要停留在一種很靜的狀態。真正心很靜的人不是寧靜的那種狀態,否則就不能生其心。「應無所住而生其心」,心是活活潑潑的,故曰「善用其心」。你要會用你的心,而非:「我修到了禪定,也不起心動念,就靜靜地定在那裡。」

  你生活的樣子,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你對或錯。你當好好地做,好好地生活。當老闆的,並不是要把公司收起來,現出一副死氣沉沉的樣子。該怎麼做,就怎麼做,一切都無礙,你就入道了。士農工商皆是菩薩的化身。一執著,你就是凡夫,一起分別對待就是愚者。

  不亂不寂,即為常寂,故稱為常寂光土,這才是法身的淨土。煩惱與禪定又是相對的概念。你不喜歡心很煩亂的狀態,而喜歡心清淨的狀態。所以,你想去掉煩亂且獲得清淨。這就是二乘人的知見,即你想趨於好的那邊。你不喜歡心很煩躁的狀態是自己想的,你喜歡清淨的狀態也是自己想的。你不要這樣想,不要活在自己的想法。


  我們不能如是我聞,因為我們都不如是,故我們不聞。你應該作如是觀。比如,你養個寵物,你喜歡它禪定坐在那裡還是跑來跑去?當你生病的時候,不以為苦;當你痊癒的時候,不以為樂。你若能如此,就代表你慢慢體會到了。

聞後思惟:你的內在是否一直想逃離你所不喜歡的?

 

閱讀 287 次數 最後修改於 週二, 01 八月 2023 16:46
DMC Firewall is developed by Dean Marshall Consultancy Lt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