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般人沒辦法察覺心本來是清淨的,卻能察覺到心本來是有作用的。你的心有各種想法,你的心能展現,所以你才會走路、睡覺、說話,這些你都知道。但是,心是什麼東西,你不見得知道。你不可以只停留於一個表面:心的作用,而不能體證到它的本來面目是什麼。學佛最快的方式,就是靜靜體察自己的心,沒有比這個更快的了。
這講的是佛法、出世間法,世間的人縱使沒有悟到這個程度,他只要能想清楚他內在真正的想法,他在世間法就有很大的成就。我小學六年,只有一個概念,就是玩。我國中三年開始思考人生,就像一個孩子突然變大了,不再玩了,我也不知道為什麼。我的身體長高了,內心也變了,我不知不覺會去思索人生。我讀書,唯讀國文這一科。我思考人生,三年不夠,因為我搞不清楚眾生是怎麼回事。
參加完高中聯考,我決定不再讀書了。但父母不同意,他們說:「你大哥讀臺北公專,你二哥讀師範學院,他們都讀大學了,你這個最小的應該讀更好的,至少也要讀大學,你怎麼可以唯讀到國中呢?」我知道我接下來也不會好好讀書,我一定還會繼續思考人生。可是,在父母的期盼下,我不得不再讀高中。結果不出所料,這三年我還繼續思考人生,我也沒讀書。十八歲畢業之後,我想:「人生還是找不到答案,我應該繼續思考人生。」那時候剛好辦提前入伍,我想我沒有事,乾脆去當兵,所以我十九歲就當兵了。結果還是一樣,兩年兵什麼都沒有學到,我又繼續思考我的人生。
該做事不做事,想思考又思考不出答案,這相當苦,裡外不是人。現象界做不好,內心也找不到答案。當兵兩年,每天就像稻草人,只有思考人生的答案,都是在混日子。二十一退伍之後,我想要有所成就,不應該輸在起跑點。可是,退伍後還是一樣,心不在工作,不在事業,不在家庭,不在人際關係,還是繼續思考我的人生,一直思考到三十二歲。這就是我自己的心路過程。退伍之後,我已經結婚了,但是我一個人在外面流浪了十年。
到了三十二歲,我終於想清楚,想通為什麼我來做人,我活在這個世界上要做什麼。這中間的過程,除了思考,我當然是在找答案,也就是透過讀書。我曾經想請教別人,但很奇怪,我每次到一個地方,就是找不到人。比如,我到寺院找不到一個出家人,縱使找到了,人家也是在忙,就是很少能談得很投機的。前前後後,從國中開始思考人生,一直到三十二歲,經過很多年,這一段歷程真是很苦。後來想清楚了,就一直到現在。
我之所以告訴你們這個概念,就是要說,你只靠看書是沒有用的。內在的問題,內在的苦,你要好好思考。有很多人至今仍是如此,都沒有想清楚。要不要結婚,結完婚要不要孩子,學佛要好好學到開悟還是隨便,要在家還是出家,要一個人住還是跟家人同住……這並非個性使然。
我三十二歲之前,在我家人的眼光中,是個很令人頭痛的人,因為他們不知道我在想什麼。我就是要把它想清楚,因為不想清楚,我就活不下去,即我整天都快樂不起來。其實,你們身邊這樣的人很多,他表面上跟一般正常人一樣,但是他卻快樂不起來。他整天悶悶不樂,強顏歡笑,偶爾苦笑。他的正常,其實是不正常。
世間的人,大部份都是:一,不求人,二,不求利,三,不求成功;四,不求成就;五,不求肯定 ,六,不求長進;七,不求光宗;八,不求耀祖。他只求痛苦。他不想那些東西,因為他放棄了自己,因為他想不清楚,因為他不瞭解自己的心,即他的心到底在想什麼。
聞後思惟:你清楚你自己的人生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