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明
週四, 04 四月 2024 15:08

暢談六祖壇經(1577)看清自己

作者  禪儒達觀 整理者:心燈 讀誦者:心音

 

 

  你的內心總是感覺到不足、欠缺、不如人,所以你拼命學、拼命求。其實,你活著,不是為了證明自己,也無須證明自己。每一個人都在證明他活著的價值,為此,他不斷地往外攀緣、追求,不管是追求學問、學歷文憑、錢財,還是社會地位。從這些角度去追求,他的目的就是要茁壯自己、強化自己、勝過自己,就是怕別人看不起他,就是要證明他的存在。

  你們從小到大就有這種內在。你不知道這一輩子自己為什麼一直往外攀緣,不知道自己的內心世界發生了什麼事,這就是你沒有長期看到你自己,看到你本來是國王,卻變成一個乞丐。你想知道乞丐要如何生存下去,你一輩子都在扮演這個角色。你太不瞭解自己了。最怕的是,學了佛法之後,你懶得思考,你聽完課,法師告訴你答案,接著你懶得找尋答案。比如,我問你內在有什麼障礙,你回答:「貪嗔癡慢疑」,你以為你的回答是對的,其實你很可憐,因為你懶得思考,你完全按照你所讀的講給我聽,你誤以為你懂,因為釋迦牟尼佛是這樣講的。你講的雖然沒有錯,但你是在背書。難道一定要講出同樣的概念嗎?

  你不能深入瞭解你自己。透過你的觀察,你才能發現你發生了什麼事,你內在有什麼障礙,你才能講出你的障礙。比如,你看到自尊心就是你的障礙,也觀察到自卑、自傲就是你的障礙。你要按照你自己理解的方式,由你去觀察你自己,看到你內心世界真實的障礙,再把它講出來。你要看到你的問題,這不是你讀書而來的。

  我不會因為別人告訴我答案,我就不再思考。我會不斷地思考,直到我對這個問題已經毫無疑問了。你的疑惑就是你的煩惱,你的猶豫不決就是你的煩惱,你的無聊就是你的煩惱,你的無知就是你的煩惱。學佛,是學自己心中的事;成佛,是成心中的佛。這個道理很簡單,如果你明白了這樣的概念,其實你對禪的概念是容易懂、容易親切的。

  為什麼當今成就的人很少?因為很多修行人都是壓抑在修行的。比如,明明我就很愛這一朵蘭花,我就壓抑自己:「我不可以執著。」明明我看到這個美女,我很愛她,我說:「我要持戒。」不是這樣子修,佛法不是自我催眠,佛法不是用你的知識來壓抑你,讓你不要做。壓抑越久,爆發力越強。而且,你騙不了人,這樣修下去,你一定會出問題,你不會持之以恆,而且這樣修也不會親切。而是,如果你真懂,你要生煩惱都生不起來,要起貪都貪不來,要氣人也沒辦法生氣。你就是要明白道理,而不是用對治法,初學可以這樣學,但這樣終非究竟,你會很苦。因為苦,你才來修行,你不要苦上加苦。人生的苦,再加上修行的苦,不就更苦嗎?如果修行是痛苦的,我不要修;如果改變是痛苦的,我不要改變。你要快樂,你怎麼能越來越痛苦呢?一定是你搞錯了。很多人修身養性,是用道德價值觀來壓抑自己。

聞後思惟:學佛,你有越學越快樂嗎?

 

閱讀 293 次數
DMC Firewall is developed by Dean Marshall Consultancy Lt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