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毒一生起,就會生起三種障礙:不善心、不善行、不善言。談修行,談的就是此。雖然不善心、不善行、不善言都是緣起如妄,你卻始終執著它的真實存在。你不斷造身口意的惡業,根源就是「我」。假如你體悟無我,你就不會如此。
人類為什麼會自私?就是因為執著「我」。就像救與不救的概念,有一個「我」,你不救,就會被譴責,你的內心就會很痛苦。但是,你是菩薩心腸還是怕內心受到譴責?你要看下去,看得認真一些。談下去,就會很深。有時候你之所以行善,是怕別人說你,你的內心有意無意在保護自己。你害怕別人譴責你,這樣你會活不下去。但是,一個開悟的人,如公案中的那個老和尚,有人說這個孩子是他生的,他就抱回去養,連半句解釋都不需要。
修行不要講得那麼複雜,也不要故弄玄虛。你不要透過什麼佛事,捐多少錢或放生,而是要從不善心、不善行和不善言解決。因為這三個,所以 你才會造身口意的惡業。不是有一個什麼東西去輪迴,而是諸法因緣生;不是有一個東西去投胎、轉世,故言:「萬般帶不去,唯有業隨身。」不善行、不善心、不善言是因緣,因緣合和,故生死輪迴。如果你沒有常自見己過,看不到自己的過失,你就會一直生死輪迴。
人要改過,要透過學習。如果不學習,連自己的過失、邪見都不知道。佛法談三慧:聞慧、思慧、修慧。改過,就能夠生智慧。聞,即你想要聽什麼,或想看什麼書,或你想請教別人什麼問題,這就是學習的開始。比如,我們到底要學什麼?已經出社會的人,或結婚的人,或創業的人,你要教他什麼?你要教你孩子什麼?你有時候也不知道要教他什麼,你教的,好像只是讓他能跟上學校的功課而已。又如,人生有共同的目標,或你應該思考你的人生到底要追求什麼。很多人都不思考,不僅僅是年輕人,中年人與行將入木之人亦是如此。
人生共同的目標有幾個:第一,快樂;第二,幸福;第三,成功。這三個屬於世間法,沒有人離開這些目標。如果你的目標不朝向這幾處,你就走錯路了。你主要的目標非名非利,這些才是你真正的目標。你活著,如果離開了這幾個目標,你的人生將何去何從呢?當你在追求成功的時候,不可以離開內心的快樂和家庭的幸福,否則你的成功其實也是失敗。一個人成敗與否,問他的內心最清楚。我只問你,你過得好不好。好不好,無關名與利,而在於你的內心世界。
自私的人再怎麼追求,都不可能快樂、幸福,因為自私是他永遠的致命招。你可能很有錢、有名、有勢力、有影響力或能力很好,那都是你的事,因為你不快樂。你說:「人不自私,天誅地滅。」那只是你說的。你之所以自私,是因為有「我」:我如何快樂?我如何幸福?我如何成功?世間法的課,就是有一個「我」在追求快樂、幸福和成功,這樣的課可以收學費。佛法把「我」拿掉,這樣的課收不了學費。教最究竟的,沒有人要理我們;教不究竟的,卻偏偏有人要學。
世間法和佛法都要教,你要先會教別人如何幸福、快樂,等到有一天,你才教人如何真正自在。如果幸福、快樂、成功不會教,教究竟的就有問題。你跳太快了,就會有人說你空談。小學有小學的課本,中學有中學的課本,大學有大學的教材,研究所也有研究所的材料。你們知道佛經是屬於哪一個階段的教材嗎?
聞後思惟:你清楚自己的過失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