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明
週六, 25 十一月 2017 20:18

傳心法要講記-118

作者  釋達觀/講述 無念齋/整理

14095720905 8f1d6efcd8 b

  云:「此法可得便同虛空否?」師云:「虛空早晚向你道有同有異,我暫如此說,你便向者裏生解。」云:「應是不與人生解耶?」師云:「我不曾障屬於情,情生則智隔。」云:「向者裡莫生情是否?」師云:「若不生情,阿誰道是。」

  問:「纔向和尚處發言,為甚麼便道話墮?」師云:「汝自是不解語人,有甚麼墮負。」

落花無心人有意
流水無情我有情
有意不執心清淨
有情不著悲智生

  云:「此法可得便同虛空否?」我們繼續講這個公案,還是從前面幾段話開始來講,這樣比較好接續。裴休問黃檗禪師說:「此法可得便同虛空否?」其實這裡面的一句話就有問題了。「此法可得」,可得嗎?可不可得?妄想可不可以得?真理可不可以得?妄不可得?真亦不可得?你不要說妄不可得,真可得啊!這樣你就會掉入另外一個陷阱。我記得很多人在學佛,他以前不知道真妄;當他學佛之後,一開始知道真妄。這個時候,他開始一直在尋找,一個叫做真的東西,真理啦!真相啦!真實啦!他一直在找尋這個東西,這是另外一種陷阱。真相是什麼?真相,就是說你知道這些東西都不可以執著;就在這個不可執著的當下,這種的狀態就是一種真相,而不是說還有一個叫做真相的東西。

  清淨不是個東西,清淨也不是你可以找得到的,只要是你不煩惱,只要是你不妄想,只要是你不執著,只要是你徹底的放下,那一種狀態就叫做清淨。所以你不要用兩種心態,有一個「真」跟「妄」的對立;或是有個煩惱菩提的概念。你這樣來學佛法,你怎麼學都是陷阱。因為你都是會掉入另外一種陷阱,但是你永遠不知道它叫做陷阱。這一點,你一定要很明白。

  「此法可得」這一句話,一開始就有問題。明白真相的人,知道無一法可得。所以這裡面裴休他說「此法可得便同虛空否?」他前面那一句話就有問題。再來第二個問題就是說,黃檗禪師是用虛空來作譬喻,然後他就說這個真相、這個實相,是不是像虛空?這樣又把真相,又把實相當成一個實有的法,虛空還是一個法。

  「師云:虛空早晚向你道有同有異,我暫如此說,你便向者裏生解。」黃檗禪師才這麼講:「我講虛空只是譬喻,然後你抓著虛空不放,虛空有同有異嗎?虛空有起這樣的分別嗎?」他這裡講的「分別」,指的是裴休汝心自起分別。我只說虛空,你就抓著虛空不放,這不是你的心自起分別嗎?你怎麼可以向這裡生解?意思就是說:「你怎麼可以執著?」我所譬喻虛空的概念,然後你在這裡理解呢?你抓著這個概念不放呢?這叫做生解。

  「云:應是不與人生解耶?」既然黃檗禪師這麼講,裴休就這樣應對,如果你要把這一句話稍微頓一下,「應是不與人」頓一下「生解耶」,這樣你比較容易看得懂。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,實相是不是不可以用理解的呢?我們在讀佛法常這麼講,意思就是說:「思量即不中用,好像不可以思量。」然後又說:「言語道斷,心行處滅。」好像就是說要離開心意識,所以不可以思量。不可以用理解的方式來理解真相,因為黃檗禪師說不可以從這裡生解。所以,裴休就這樣對應。注意聽!不可以生解,所以他就抓著不解,我們從這邊開始來談。

  實相是不是可以理解?可以還是不可以?說說看,實相可以理解嗎?可以理解嗎?可以還是不可以?那你不就掉一邊嗎?你不就是掉不解嗎?可不可以解?「可解也不可解」。你說清楚好不好?「不能講可解或者是不可解」。實相若是可以用理解的,就不能叫做實相;但是實相若是不能夠理解,那怎麼開悟?你們剛才不是講「願解如來真實義」,你說是可以理解,還是不可以理解呢?你在讀佛法或你在學禪,不可以掉入這種陷阱。你不要掉入兩邊的陷阱,不可以說「解」,不可以說「不解」,因為不可以如是來理會,這樣來理解實相,不可以這樣。你要真解!你要真的解!真的解就是說,你不要用這種思考模式。

  實相是親證的,它不屬於解亦不屬於不解。你要去親證,如人飲水冷暖自知,不是在解不解裡面打轉,是你自己要去親證的。有時候解不解,都不是親證,親證的東西是你直接做出來。實相的東西,也不是解釋的,而是你展現出來;實相的東西,內行人不講話也能夠領悟,為什麼?因為彼此都能夠心領神會,他自己能懂。

  「師云:我不曾障你,」要注意這一句話「我不曾障你」,黃檗禪師有沒有障礙裴休開悟?有沒有障礙?他講話的目的是破他的執著,他怎麼有可能障礙你呢?對不對?但是,你們有時候,會不會被我越問越糊塗,會不會?「會」。那我有沒有障礙你?我看同學的表情就是「有」,我障礙你很多,我是你的障道因緣。有時候,我越問,你越糊塗,我不蓋你,真的!有時候,好像你懂了,我問下去之後,你就好像不懂。有時候你懂,我問下去,你知道你為什麼變成不懂嗎?為什麼?你知道嗎?有時候是你對你自己沒有信心,所以我故意再問你,看你怎麼回答。結果你內在心虛,知道嗎?你怎麼想,知道嗎?「我這樣回答一定是不對,所以師父才會繼續問我。」有時候,我是故意問,看你能不能站得住腳。只要多問你幾次,你就開始在怕了,你就開始在懷疑了,你就開始在心虛了,你會覺得說是不是你講錯了,不要這個樣子。

  人家的信心,信心到什麼程度?當他的師父跟他講說「即心即佛」,他一句話,他就開悟了。開悟之後,從此之後就在一方渡化。直到有一天,他師父故意叫一個師兄弟去跟他講說,師父現在講的是「非心非佛」,他依舊不動搖。他說「這個老傢伙又再迷惑人」,還是即心即佛,所以他師父才會講說「梅子成熟了」。有時候的概念,有時候你們理解的正確,但是你又心虛,你又不敢回答,這個不敢回答,原則上就是你自己有問題。有人障礙你嗎?從這一句話代表很多的意思喔!這個「你」,不要單指裴休;這個「你」,就是你自己,有人障礙你嗎?有沒有?沒有,你臉為什麼會紅?有人障礙你嗎?「應該實相是沒有」。

  有的話不要輕易帶過,譬如說,你在聽課好像很清楚,然後你回答也很爽快,你的答案一定很清楚說,沒有人障礙我,我相信你一定是這樣回答,對不對?但是你這樣的回答有沒有很爽快?「有」。有意思嗎?爽快一下有用嗎?有用嗎?你嘴巴說說而已。但是你的人生到處都嘛充滿了障礙,我有說錯嗎?你的人生到處充滿了障礙,你時時刻刻到處你都嘛障礙。你家人有沒有製造麻煩給你?你沒有沒有需要為家裡的人承擔?你有沒有為你身邊的人罣礙?你有沒有為你的親朋好友做保啊?有沒有?你有沒有來禪心學苑上課時,因為被同學氣到不想來上課,有沒有?沒有嗎?那不然我們從頭至尾,只有這些同學嗎?你們同學彼此會不會障礙你們?你不相信,你們現在全班集體集合起來,欺負看哪一個最軟弱的,你們一起欺負他,看他還會不會來,他會來才有鬼。這樣不是同學障礙你嗎?其實,師父比較不會障礙你,為什麼?因為師父罵都是全班一起罵,我罵是全班一起罵,所以比較不會障礙你。但是同學如果排斥你,是不是很明顯,他就針對你排斥。所以你們都是跟同學學,什麼時候跟師父學?

  你在講這一句話,表面上是很明理,表面上很簡單,但是在你的人生當中,你到處都是障礙,你不用騙人。事實上,到處都是障礙,真的是這樣子啊!譬如說,隔壁鄰居看你不順眼啊!同事不配合你啊!同參道友不幫你啊!然後問問題,師父不甩你啊!看經典看不懂,晚上釋迦牟尼佛也不去托夢啊!然後一天到晚都在抱怨說什麼「我學佛學那麼久,找不到一個開悟的人;不是我不想開悟,是因為我找不到開悟的人。」

  誰障礙你啊?你既然說「沒有人障礙我」,你還有問題嗎?這樣你有問題嗎?我們這班同學有沒有人障礙你?你挑明出來,我馬上把他開除學籍。沒有嗎!因為你挑明出來之後,你就不用混了。你們還有問題嗎?如果沒問題,那全班都開悟了。還有問題?好,我現在問你一個問題,譬如說,煩惱有沒有障礙你?你現在是什麼?你現在是幾果?你現在是初果、二果、三果、四果,還是五果?無花亦無果?現在承接七祖,你現在都已經砍完了,無花亦無果,你們家的地板都已經封起來了?

  眾生會障礙你嗎?你不是覺得你是眾生嗎?你不覺得你是眾生,那你現在覺得你是什麼?你講講看,看看會不會落一邊,來。答:「眾生非眾生。」我們自己有時候講話,好像懂,但是懂有用嗎?我講一句比較粗俗的話,你的懂有什麼屁用。沒有人障礙我!既然沒有人障礙你,那你不就要開悟了嗎?對不對?那你還不悟?那你還不悟?沒有人障礙你,你講那個是什麼話?廢話,講那個是空談,什麼叫做沒有人障礙你?對不對?沒有人障礙你,你還有貪瞋痴啊!譬如說,有不礙空,現象不礙本體,當然地獄也不礙天堂,娑婆也不礙極樂,那麼眾生也不礙成佛,你過去是什麼人,不礙你開悟,你知道嗎?你不要一直覺得,你過去是什麼人。有修也好,沒有修也好;有功也好,有過也好,你不用管,它不障礙你開悟。既然不障礙你開悟,你為什麼常常講說「你業障深重」?講這句話的人,就是業障障礙他開悟,有沒有?業障有沒有障礙你開悟?有還是沒有?這句話就不成立了。「我不曾障你」,腳在痛有障礙你開悟嗎?有沒有?頭在痛有障礙你快樂嗎?我看你的表情是有啦!答:「已經沒有了。」不錯!不錯!你把頭砍掉,你就開悟了。

  就是這樣,你不要害怕現象界的東西。我不管你遇到什麼狂風暴雨,不管你遇到什麼多災多難,不管你遇到多麼倒楣的事情,它不障礙你清淨,它不障礙你開悟,它也不障礙虛空,它何曾障礙你?沒有人可以障礙你。既然沒有人可以障礙你,那是什麼意思?來說說看,他什麼意思?既然沒有人可以障礙我,那是什麼意思?「那是自己的問題」。那自己是不是人?不是說都沒有人可以障礙嗎?那沒有人可以障礙,有沒有包括自己?你不要說:「師父,我可以發誓,全天下沒有人障礙我,只有我障礙我自己。」你也是人,你不要保留你自己,可以嗎?既然所有的人,都沒辦法障礙你,就代表你這個人,亦不能障礙你自己,為什麼?因為所有的人,就是眾生相,就是人相。既然人相、眾生相破了,我相一定破。因為有我相,才有人相、眾生相、壽者相;沒有我相,那三相不成立,這個才是真正沒有人可以障礙我。

  你說:「師父,我承認沒有人障礙我,只有我障礙我自己。」這個概念,就代表全天下的人都跟你做對,因為你看誰都有問題,你看誰都不順眼,你看誰都難過。為什麼?因為有你的存在,所以看誰都難過?如果你不存在了,外面那個六塵境界,干你何事?就是因為有你的存在,所以六塵的境界,如影隨形,讓你揮之不去,所以你時時刻刻,都生起無數無數的障礙。什麼叫做任何人都不能夠障礙我?而是說,我已經知道了!你知道什麼?我已經確認,確認什麼?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的,不管是什麼相,注意聽!不管是什麼相,都是虛妄的,這叫做與空相應,沒有人可以障礙我。

一個開悟的人,他不害怕任何現象。一個開悟的人,害不害怕受報?害不害怕受報,受果報,害不害怕?因為此報亦是虛幻的,懂嗎?不管他現在是善報,還是因為過去的因緣,得到了應有的報應,但是在凡夫看起來叫做惡報,但是那是過去的因緣,所以這個善報是虛幻不實的,惡報亦是什麼?虛幻不實,對一個開悟的人,他會不會罣礙?他不可能罣礙,但是會不會受報?會受報,但是不罣礙。我管他是什麼報,這就是代表說,你對現象界的東西,你徹底的明白,然後你真的與空相應了。

  你們不可以用一種好像思想上、哲學上的概念在學佛法,應該用生活上的經驗。什麼叫生活上的經驗?就是說你應該在生活當中去歷練。因為你生活當中,你每天都在受報,你看到了嗎?你們今天福報比較好,還是比較不好?你們上個禮拜福報比較好,因為上個禮拜有開冷氣,你們這個禮拜福報比較不好。你每天在生活,你有看到你時時刻刻都在受報嗎?有沒有?你有沒有看到,你今天順利啊!不順利啊!你有沒有看到早上順利,中午不順利,晚上還好,對不對?回去心情怎麼樣?七上八下,哪有怎麼樣?你今天一天到晚不是在受報,你今天有看到你承受的果報嗎?今天咳得半死,人家連倒一杯茶給我都沒有。但是就偏偏有同學不咳,師父還倒給他,有沒有?那不是受報嗎?你們受報,你們受的果報不一樣,你們看到了嗎?你們等一下上課也是一樣,今天很倒楣,被師父問了好幾次,被釘的滿頭包;今天師父都很關照我,連叫我都沒有。你們來上課你們狀況還是不一樣,你們情況還是不一樣,對不對?

  但是不用高興,因為重點不是我有沒有叫你,重點是你到底有沒有領悟到什麼。你不可以說我上課,帶回去的領悟就是兩個字,哪兩個字?「無心」。哪兩個字?「無所得」。聽不懂,無所得?不是帶的筆記就是帶著愚痴,有聽跟沒有聽差不了多少,那不是帶著愚痴?早知道在家裡看韓劇的完結篇,也知道它在演什麼;上課整個晚上,有上跟沒有上都差不多。怎麼差不多?就沒有開悟啊!有聽跟沒有聽差不多。有沒有煩惱?煩惱依舊。這樣在上什麼課?我怎麼知道,你在上什麼課?你問我,我問誰?我只負責把麥克風打開,嘴巴開開的講話而已,你負責什麼?你就負責把「五蘊」帶來坐在這裡而已,所以我不曾障礙你理解。注意!你可以補兩個字,我未曾障礙你理解。

  「要且解屬於情,情生則智隔。」後面五個字「情生則智隔」畫起來。可不可以理解?當然可以。怎麼不可以理解,因為我有心啊!我當然可以理解。但是關鍵在哪幾個字?「要且解」,有時候講話的意思,不像我們現在講話這麼白。這個「要且解」的意思就是,執著這個理解,就是執著這個知解。你今天有所領悟,悟了,悟了就好!要注意我這句話,悟了就好。說說看!這什麼意思?答:「知道就好了。」你知道什麼?答:「實相」。你已經知道了,你已經理解了,你已經領悟了,請問一下,你領悟了什麼?這個領悟可以掛心頭嗎?可以放在心上嗎?可以嗎?如果這個領悟可以掛在心頭、放在心上,然後把它記起來、背起來,這叫做領悟嗎?答:「既然領悟了就不用背了,也不用把它記起來了。」那它是什麼?「就是了解了」。了解是什麼?「了解了一切的道理,或者是說你已經都了解了,你就不用去背,根本就不用背了」。

  你是個樂觀的人,還是個開悟的人?「原則上,我絕對不是個開悟的人;目前來講,我是個應該是樂觀。」對,這樣知道嗎?所以樂觀的人,所謂樂觀的人,是什麼?對事情比較樂觀,因為這個跟你的個性有關係;所以你講的很好,自知者明。原則上,我一定不是個開悟的人,但是你聽我的課,我不是要教你樂觀。樂觀不用我教,你天生的性格就是比較樂觀,不用我教。今天不可以停留在樂觀,知道嗎?你師父叫什麼名字,叫達觀,你只停留在樂觀,我不是要教你樂觀。

  所以,當你抓著這個理解、這個領悟不放,屬於情,這個情就是意識,就變成意識,這樣了解嗎?就變成一種知識。譬如說,你今天悟到什麼概念,你願不願意跟別人家分享?你們現在有用LINE的人舉手。坦白從寬,有用LINE的舉手,放下。譬如說,你今天悟到什麼,會不會跟人家分享?「會」。就是這個意思。這個就是這個,分享個屁啊!分享,你是要分享什麼?就是這種狀態。你領悟什麼,你領悟到之後,所有的LINE,全世界的LINE都被你傳遍;你一分享下去,你就不悟。為什麼就不悟,你知道嗎?「悟的東西不是用講的,應該要親證,你講出來了,就一定是執著了」。如果哪一天LINE你還在LINE法義,真正的你們就罪大惡極。你們改天LINE就LINE說,車子破胎,可以來幫忙補嗎?這樣可以LINE,不要LINE什麼法義,好不好?那個叫做戲論,全部都是戲論。全世界已經亂不夠了,你還要參與一起亂。

  黃檗禪師說:「情生則智隔」。當你的意識心生起,你的智慧就產生的障礙。我們每個人都是有菩提的智慧,世人本自有之,只是迷悟深淺,而有所不同,誰沒有,每個人都有。但是為什麼你的智慧生不起來呢?因為你一直生起你的意識。你的意識是不清淨的,你的意識是妄想執著的,你的意識是分別對立的,你的意識是貪嗔癡的,你的意識一定是「人我眾生壽者四相」的,你的意識一定是「我見我知我愛我慢」,你的意識就是這種意識,一定是跟這種東西相應。所以當意識心生起來的時候,清淨心就生不起來,你的智慧就被它障礙住了。所以智慧並不是求知求解,智慧並不是說你跑去看書或是跑去聽課,真正的智慧不是這個樣子。但是有的人要透過這樣的因緣,它才能夠明白是他障礙他自己,真的不是這樣子。

  剛才上課之前,有同學問我說:「六祖惠能不識字,他為什麼能夠開悟呢?有的人讀了三藏十二部經典,都不能開悟,六祖為什麼能呢?」因為答案很簡單。因為六祖有心,我們也有心,為什麼不悟?因為我們的心束縛著自己,讓自己不悟,所以我們的心不解脫啊!所以諸佛妙理非關文字,只是六祖的心解脫,我們的心不解脫只是這樣子而已!大家都有心,所以你不從這裡下手,你要從哪裡下手?佛法的概念就是那麼簡單,然後你自己搞了老半天你在幹嘛?一直往文字裡面鑽,卻沒有往心裡面鑽。你的心束縛著自己,一定是從你的心,把你的束縛解開,說解開都是多此一舉,為什麼?因為從來就沒有束縛,從來就沒有一個叫做束縛的東西,你都看不到嗎?所以說它解開都是多此一舉的,方便說,真的是方便說給你聽。

  我說你啊!很死板!為什麼很死板?今天假設把你關在一個房子,現象界還有一個房子把你關著,你不會離開這個房子還情有可原,因為現象界有個房子把你鎖在裡面。好,那我們現在不講房子,我還是要笑你傻,為什麼你傻?今天你就站在一個地方,然後我就拿一隻粉筆,在你的旁邊畫一個圓圈,然後你就不敢走出這個圓圈,然後站在那裏邊任由風吹雨打,然後日日受苦難,然後日子這樣巡迴不斷的折磨,你就甘願站在哪裡,只因為我在你的身邊,用粉筆畫了一個圓圈,你就不敢走出來。這個現象有沒有比關在房子裡面更容易突破,有沒有?有啊!你踩過來就好啦!但是你也不敢。

  今天談到這個東西,其實不是你執著,不是你愚癡。說你真正的大愚癡,為什麼大愚癡?我們心的束縛連粉筆那個痕跡都沒有。你既然不敢走出來,好奇怪的現象,你說對不對?有痕跡嗎?有沒有痕跡?沒有痕跡為什麼走不出來?答:「不知道」。你坐在牆旁邊,你知道嗎?你知道我的意思嗎?去撞牆啦!我叫你去撞牆比較快,什麼叫做不知道,你自己這麼傻,我怎麼有辦法,什麼叫不知道,我從頭給你打下去,有沒有痕跡?有沒有一個東西?就沒有啊!你在幹嘛?你就是甘願被你的妄想困住,很奇怪!心甘情願,我用這個譬喻來跟你講很清楚。如果說真的有一個現象,你還沒辦法那還情有可原,問題是無形無相你在幹嘛?既然是無形無相,需不需要有走出來的概念嗎?需不需要?連這個概念都不用,多此一舉。

  現象不是用爭論的,事實上,就是無形無相,你就是不肯。你就是硬要跟我講說:「師父,明明就有痛苦,明明就有束縛,明明就有罣礙,明明就有心事,明明就有心結,明明就有被傷害的因緣。」你就要跟我爭辯,真的,你跟我爭辯,還拿不出證據,證據拿出來,你又拿不出來。但是你卻甘願受苦,好奇怪!你回家去你們隔壁找三個小孩子,三個小朋友,然後你把三個小孩子叫他們站著。你拿著粉筆把他們畫起來,說你不能跑出來,你們已經被困在裡面了。我看那三位小孩子能站多久?我看他會不會跑出來?他在玩遊戲的時候,不會跑出來,但是他站累了之後,就會跑出來。跟《法華經》一樣,三界如火宅,也不知道裡面在發生火災,所以要引誘他出來。但是問題是,今天畫這個圓圈,裡面跟外面都沒有事,有事的是什麼?有事的是,你認為中間有一道牆把你困住,這叫做「情生則智隔」。奇怪!你的智慧為什麼開不起來?

  像我最近,有時候,我跟幾位法師在講話,有時候,常常丟一個問題,然後丟一個問題之後,讓他們自己去想,然後我不告訴他們答案。讓他們自己去想,想錯了也是一種學習,想錯了,也是一種突破,為什麼?他透過想,他才能進入這個答案,他至少有思考過,他至少還思維過,他至少懷疑過。但是沒有丟答案給他們,他們甚至連懷疑都沒有懷疑,為什麼?因為,他們會誤會他們懂了,最可怕的就是愚癡的人,以為他是智者,這是最可怕的現象。丟個問題自己去解開,我不告訴你答案。譬如說,活著的時候,心在哪裡?還沒有投胎的時候,心在哪裡?死後,心又在哪裡?譬如說,十二因緣從無明開始,一直到老死,那麼無明,從什麼時候開始?譬如說,眾生皆有佛性,那麼佛性,從什麼時候開始?譬如說阿賴耶識,是生滅還是不是生滅?所以有些問題是你要思考的,而不是說,你坐在這邊等別人告訴你答案,你等別人告訴你答案,那就是死路一條,為什麼?因為一盲引眾盲,共同入火坑,你掉入火坑,你都不知道,為什麼?因為你一直道聽塗說,因為你一直依賴別人,你沒有懷疑過,你沒有思考過,所以你沒有透過比量,你至少要透過比量啊!你才能夠現量,就是說自己親自去應證啦!你要透過思維,至少你還有思維的能力,你要分辨出正行,那不然你怎麼去親證?

  「云:向者裡莫生情是否?」你看裴休,黃檗禪師只要講上面那一句話,他下面就轉過那一句話。黃檗禪師說因為情生所以智隔,所以裴休馬上就問說,那麼,意思就是說不要生情,就是不要生起意識嗎?你們會這樣想嗎?你們會不會這樣想嗎?你們一定會這樣想啊!

  「師云:若不生情,阿誰道是。」情就是意識,意識有什麼作用?意識有認識的作用,如果你沒有認識,那麼,你怎麼知道是誰呢?我拿蘋果給你,你知道蘋果嗎?我從兩個角度來談,第一個角度,就是意識跟智慧,意識跟智慧不是兩個東西,你們不要把它認為意識跟智慧是兩個東西。譬如說,意識比較好還是智慧?意識跟智慧,事實上,是同樣一個東西。什麼東西?心,都是心的作用,對還是不對?它為什麼叫做意識呢?為什麼這個叫做般若智慧呢?就看你作用產生出來的殺傷力,你是在傷害自己亦傷害了別人,還是你在自利於自己,也善待於別人,關鍵就在這裡。你現在展現出來的到底是什麼東西呢?如果你傷害了自己,也傷害的別人,一定是意識,假名叫做意識,叫意識心。意識心在作祟,所以你會萬般分別千般計較,你會為了個人的私慾,而造成各種的傷害,這就是意識,所以意識是有副作用的。

  什麼叫做智慧呢?善待自己也善待別人,亦能夠利益一切的眾生;你所作所為毫無副作用,並且一點傷害也沒有,那叫做智慧。都是心,你不要以為它有什麼不同?學佛法不要這樣學,不要把自己搞得精神分裂,學到最後不知道要怎麼說。有一個法師早上跟我講話,他說:「你現在講的是第六識,還是第七識,還是第八識?」我說:「我只要認識你就好了,不管他什麼東西。」我就說:「我現在在想你,你說第幾識啊?」我說我很想你,你說第幾識?他說:「這個應該是屬於第六識。」我說:「我現在在喝茶,現在是第幾識?」他說:「應該是第八識現起的種子。」我說:「你們都研究這些,研究到最後好像是瘋子一樣。」為什麼?我看到你,我就很討厭,你學到讓我看到就很討厭,你到底在學什麼?

  不是唯識不好,而是說你在幹嘛?你學的東西被東西所困,就像說,有一個小姐遇到心理學家,然後嫁給他當太太,然後心理學家,一天到晚在分析,他太太穿粉紅色的睡衣,他就分析「今天是什麼心理?」隔天換綠色的睡衣,他就分析「是什麼心理」,有沒有?然後口紅塗得比較厚、比較薄,他就分析「她是什麼心理?」穿高跟鞋、穿中跟鞋、穿平底鞋,那是什麼心理?買菜用左手拿跟用右手拿,又是什麼心理?然後走路到底是左腳先,還是右腳先,那又是什麼心理?你嫁給這種人,不是跟嫁給瘋子一樣?你們學東西不要這樣學,學得不像一個人,我們是明白了就消化,完全的消化。更善解對方,這叫做消化知道嗎?嫁給他真的是幸福,為什麼?他好善解他的太太啊!嫁給這種人幸不幸福?幸福。而不是一天到晚還跟你分析說,這是什麼心態、這是什麼心態?你嫁給那個人幹嘛!一樣的道理,我在跟你講法義,你一天到晚問我說這個是什麼?那個是什麼?我說你不要問我,那個跟開悟不相干的,你現在講的話跟開悟不相干。所以,這些法義都很好,是你自己給人家搞錯了,你用錯了吧!你沒有消化,你沒有消融。

  所以,你看從一路問起來,好像都有問題,好像他還不能夠理解黃檗禪師的意思,意識不是不好,相對的感情是不好嗎?情不好嗎?菩薩叫做什麼,菩薩叫做「覺有情」,那麼你說菩薩有沒有情?他當然有啊!他怎麼會沒有。所以感情跟什麼是一線之隔?跟慈悲是一線之隔。學佛的人,學到最後沒有感情,這種人真的是會被佛陀把你罵死,學到最後無情無義,比那個滿腔熱血還不如。不管你現在講的是什麼情,不管是愛情、友情、親情、同情,跟慈悲最大的差異在哪裡?最大的差異,就是你對對方付出感情是執著的,這個叫做情,這個叫做感情;你對對方付出是執著的,這個叫做感情。什麼叫做慈悲?你為對方付出是不執著,這個叫做慈悲,關鍵就在這裡。菩薩感情很豐富,他就是不執著,但是他感情很豐富。

  你有沒有一天到晚在想煩惱?答:「沒有」。不然你一天到晚都在想什麼?胡思亂想,對不對?證嚴法師一天到晚都在想什麼?證嚴法師會想說,腳痛要去看哪一家醫師嗎?牙齒痛要去拔哪一顆牙齒?昨天被批評很生氣,她有時間想這些嗎?她所想到的,就是哪裡有苦,哪裡有難?所以她要聞聲救苦,她要透過開會,透過怎麼執行,要怎麼去幫助眾生,她哪有時間煩惱?她哪有時間打妄想?她哪有時間跟人計較?她救人都沒有時間了。而我們呢?我們怎麼有那麼多的時間?我們沒有救人,我們就沒有要救人啊!只有一天到晚想要救什麼?救無聊,每天都在喊無聊。同學我好無聊耶,我們要去哪裡玩?我可以跟一下嗎?那個叫做救無聊。一天到晚在喊無聊,怎麼差那麼多!我怎麼知道怎麼差那麼多!因為那是你的心啊!

  所以諸位學佛不是無情無義,也不是叫你斷了情,這句話是錯的,我告訴你,連續劇要看可以,但是要看對不要看錯。入了空門,斷了紅塵,我不知道他要住地球,還是要住哪裡?入了空門,斷了紅塵,你是要住哪裡啊?那天有個居士說:「奇怪!你們修行人不要去山上修,跑到市區來跟我們湊熱鬧,那是在做什麼?」我說:山上都住猴子,猴子都是修行人;一般逃犯都住山上,逃犯通緝犯都住山上。」到荒郊野外去當閒雲野鶴,有什麼好修的,那叫做休息,那叫做度假,那叫做住民宿,什麼叫做修行?好膽你別走,坐在這裡給我們叮,叮看你會不會跑,這樣修比較快。好膽你別走,沒有這樣修行,禁不起考驗,將軍沒有上過戰場,算什麼將軍?將軍可以紙上談兵嗎?將軍可以沙盤推演,不上戰場嗎?所以學佛法要懂不二,不要用二法在學佛法,不要用二法在談修行。那個是自欺欺人,笑死人了,真的不要這樣修。

  好不容易把這個公案講完了,看懂的舉手。這個公案已經講完了,你說師父你講太久了,我都亂掉了。你就一節講完也比較緊湊,講那麼多節,講到最後我不知道應該怎麼接。這個公案有問題嗎?當然這個公案當然沒有問題,這個公案哪裡有問題?有問題的是你啊!我是在問你有沒有問題?什麼公案沒有問題,你在幹嘛!回答都不知道要如何回答,有沒有問題?你的心是被狗咬走,還是被女人偷走?不然是怎麼樣?被自己的妄想什麼?講不出所以然來,借給別人好可怕,心還可以借給別人,難道還會生利息?只會生妄想而已,怎麼會生利息?好,我們再來把下面這一段講完。

  「問:纔向和尚處發言,為甚麼便道話墮?」這是什麼意思?這就是說一開口,他的話就掉入陷阱,像同學一開口,馬上就掉入陷阱。有時候,我們跟高手講話,你會察覺到,你怎麼講都是不對,都是錯的,真的是這樣子啊!所以一個「迷」的人,不管你講什麼話,每一句話都是錯的;一個「悟」的人,不管他講什麼話,每一句話都是對。再來,一個「迷」的人,講跟不講都是錯;一個「悟」的人,講也對,不講也對。關鍵在哪裡?關鍵他知道實相,所以他該對就怎麼對,該講則講,他不該講亦是講。裴休為什麼會這樣問?因為從剛才的對話,裴休有沒有每句話一講就錯,一講就錯,一講就掉入陷阱,所以有時候,人家是不讓你講話的。

  那一天,我跟一個法師這麼講:「法師,當我在問你問題,你不要馬上就回答我,可以嗎?」他說:「為什麼不要馬上回答你?」我說你的馬上回答我,其實你就是預設立場;你的馬上回答我,就是你沒有諦聽。你根本就是沒有好好聽我講話;我講完你就馬上回應,我說你根本沒有諦聽;你沒有好好的聽我講完,然後你馬上就回答。因為你習慣性這樣回答,因為你的內在認為你知道你懂,而且你的回答都是你的知識,你回答的都是你的經驗,你這樣的狀態是永遠,不可能開悟的,為什麼?我的話講完之後,你的答案本來就已經有了,所以你根本沒有諦聽,你連傾聽的心都沒有,所以你不可能歸零,就代表說你是帶著意識成見,在聽我講話,那是沒有用的。所以你回答太快不代表你懂,也不是代表你的反應很好,那更顯出你的意識心很重,更顯出你的自我成見很重,更顯出你是一個不安躁動的人,他對我的話無話可說。

  譬如說,我現在跟你講說,「如是我聞」,你馬上說,你馬上回答,那就不對。這句話聽過,對不對?你說:「師父,這句話我懂了。」你現在所懂得講的,就是你過去的經驗,你怎麼不要再諦聽?你怎麼不要把成見放下,重新再聽我講一次呢?何況我重新再講一次,跟之前講的,不見得會一樣啊!你為什麼要阻絕你諦聽呢?所以,有沒有看到,從頭到尾意識心都不止息,你這樣可以學到東西嗎?不可能嘛!而且日新月異,所謂諸行無常,你過去所領悟的東西,早就應該丟掉了,你還保留喔!不管你過去領悟到什麼,你還放在你的心裡面發臭嗎?奇怪冰箱的東西,過幾天就要丟掉了,你過去領悟的東西,一直存在你心中,你在幹嘛?一個人只要幾天便秘沒有大小便,那個人就有毒素,你心中的知識概念放在你心中很久,那個就是你的毒素,你知道嗎?那就代表說,你心中有所住,你不是應無所住嗎?你是有所住,你用有所住的想法在回答我,你的答案早就放在你的心中,所以你聽到我講新的課,你依舊用你過去的答案回答我,有還是沒有?我現在講出來,你有沒有看到你自己,有還是沒有?你看到了嗎?

  「師云:汝自是不解語人,有甚麼墮負。」黃檗禪師這麼說,話本身有沒有問題?沒有問題,是你自己不了解其中的意思,你怎麼可以去怪這個語言?你怎麼可以去怪這個話呢?是你自己不解這個意思。人家說眾生皆有佛性,你不解這一句話;人家說眾生沒有佛性,你也不解這一句話;人家說眾生皆有佛性,唯獨你沒有佛性,你也不解這一句話。不是這一句話錯了,是你不明白這一句話,這樣會了嗎?會了嗎?不是這句話錯,是你不解這一句話,你不明白這一句話。所以黃檗禪師當頭棒喝,就告訴裴休,是你自己不了解,話那有什麼問題,是你自己不了解。

 

閱讀 1378 次數 最後修改於 週六, 25 十一月 2017 20:32
Our website is protected by DMC Firewall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