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《般若經》云:「若菩薩摩訶薩,以應一切智智心,大悲為上首,無所得為方便。」聲聞人以出離心為主,菩薩以大悲為上首,因大悲心才與菩提相應。觀世音菩薩是大慈大悲,慈能予樂,悲能拔苦。悲能拔苦:一、能救三災,二、能脫四難,三、能離三毒。慈能予樂:四、能應二求,五、能得多福。所以接下來要談慈悲的理事,先說持名能救三災。

若有持是觀世音菩薩名者,設入大火,火不能燒,由是菩薩威神力故。
此段言,第一、能救火災。「若有持是觀世音菩薩名者,設入大火,火不能燒,由是菩薩威神力故」:念觀世音菩薩,能夠免七難,七難談的是外面的境界,三毒是談內心的。生命有難,救難是救你的身體,救苦是救你的心,救苦救難是救你的身心的苦難。這七難先第一個難就是火災,叫做「火難」。
為人解說這麼神奇的經典,一定要從二個角度來講,說理亦說事。例如火災現場,消防隊員衝進去救火,難道只念觀世音菩薩,而不需要穿防火衣和帶滅火器嗎?有這麼愚癡的佛弟子嗎?心要念,身要做,該做什麼、就做什麼,該準備什麼、就準備什麼,理事要圓融啊!先談其理,為什麼念觀世音菩薩,入大火,火不能燒?
在《楞嚴經》有一句很重要的話「知見旋復,令諸眾生,設入大火,火不能燒」。「知見」就是你的想法,「旋復」就是回歸你的內心;就是你的念頭回歸你內心,這個叫做「知見旋復」。所有的凡夫,見相著相,見境就被境轉,見相為什麼著相?因為認為現像是真實的。見境為什麼被境界轉?認為境界是真實的。如同做夢的時候,你遇到危險,你還是會逃,因為你不知道那是夢,所以你還是會逃。如果你知道那是夢,你是不會逃的,根本不需要逃,也不須要害怕。這個道理講的是什麼呢?當我的心迷惑在外面的境界,它就可以傷到我。「知見旋復」就是完全轉過來,這是何等的境界啊!
你明白這個概念,漸漸會知道什麼叫做神通。神通跟我們的概念不太一樣,當已經修到能與實相相應時,自然就能展現不可思議的能力。你會說師父,可以證明嗎?打坐就可以證明一件事,怎麼證明呢?冬天最好證明,尤其前幾天是不是很冷,有的人打坐還是越坐越冷,如觀想說身邊都是火,自己試試看?但是有條件,要專注,當你觀想旁邊都是火時,經過幾分鐘後,整個身體就熱起來,你們回家試驗看看。像在喜瑪拉雅山,這些修行人在冰天雪地中靜坐,修一種觀法叫做火觀,他的旁邊周圍不會有雪,這些書本都有記載。
有些得道的高僧,能預知什麼時候圓寂,甚至用其三昧真火,讓色身自燃,真是不可思議。在民國時期虛雲老和尚門下弟子,其中有一位具行和尚,是位得道的高僧,雖然不識字,但他一心念佛,苦行精修,最後預知時日,自發三昧真火,焚化軀體。這件事情轟動雲南,當時媒體也曾報導,並有照片為證。虛雲老和尚還寫下兩首詩紀念,收入《虛雲法師自述年譜》,至今仍在雲南雞足山上。
有一部電影叫做摩西,其中有一幕渡過紅海,如果按照佛學的角度,是可以實現的。事實上,觀想要很有定力的人才能學觀想,所以為什麼在《觀經》裡面有十六觀,現在人都學不起來,那個太難了,要觀到眼睛閉起來就看到太陽,要觀到西方極樂世界現前,那個太難了。那種修法,以現在人的修行,幾乎很難達到,而且還要觀十六個,我們一個都觀不起來。
你應該用在生活,怎麼樣用在生活呢?現在遇到任何境界,端看自己的心就好。比如說,看到外面人我是非,看自己的心是否平靜。聽外面的世界很紛紛擾擾,看自己的心是否清淨。就是這樣學,不用看別人怎麼樣。就像同學問我一個問題,他說心雖然清淨,但是看外面的世界還是亂、還是煩,那難道我們不用理會外面的世界嗎?心清淨不是沒有反應,該如何處理,就怎麼做。我們學任何的東西,當然要圓滿,但是在還沒有圓滿之前要先觀察自己的程度,要符合條件,觀察你的程度。
第一個重點就是「西方淨土」。也就是說,我具足信、願、行三資糧,現在我有把握可以往生西方極樂,什麼時候走都沒有關係,這是第一個目標。雖然可帶業往生,但是帶業是帶舊業,不是帶新業,不可以明知故犯,自誤誤人。
第二個才是修行的核心,「自心淨土」。《維摩詰經》說:「若菩薩欲得淨土,當淨其心;隨其心淨,則佛土淨。」修行就是要自淨其意,恢復本來清淨的心,這是念佛人,念到一心不亂,念到開悟了,這是第二個目標。
前面二項是自覺自利,第三個是覺他利他,願生生世世度盡一切眾生,在五濁惡世來度化眾生,將貪嗔癡的心,轉化為心清淨,將娑婆穢土變成「人間淨土」。
如果一開始就發大乘人的心,講的是三個階段,但他是同時的,這三個是同時修,因為是大乘心,大乘心就是菩薩心,就是菩薩行,一開始就是修大乘菩薩。
那怎麼修呢?淨土學人,當萬緣放下,老實念佛;參禪行者,當以清淨心,如實生活。念佛的時候,回歸自己的心,念念清淨,念念洗滌自己的心,念念真的明白《觀經》所講的「是心作佛」,念到「是心是佛」。是我的心在作佛,直到有一天即心即佛,是心是佛。念到念念清淨,念到念念覺悟,念到念念都是正念、淨念,而常保平常心。參禪行者,時時與實相(一切法畢竟空)相應,此時妄念不生,覺性不滅,契入不生不滅,中道實相。
平時與人相處,待人接物,為人處世,不論是家人、朋友、同參,跟這些人在一起,就要隨緣度化。當然要有權巧方便,就看你的智慧。
圓滿此三項,才是大乘的念佛法門。如果不能如此,只顧自己念佛、參禪修行,與人不和睦,與人不相來往,對人較莫不關心,就會墮落為小乘,大家應該警覺!而這個大乘念佛是圓滿的方式,各位應該這樣修,因為菩薩必然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,這樣才能夠相應,不然根本沒辦法相應,這個道理叫做理證。
理談完我們就要談事,以觀世音菩薩的靈感錄來舉證。在晉朝有一個人叫做祝長舒,他住在洛陽,有一天個隔壁鄰居起火了,因為他是虔誠的佛弟子,他就念觀世音菩薩名號。真誠的念,火燒到隔壁就回頭繼續燒,整排路的房子只有他那間沒燒到,其他都燒完;別人就很好奇問他,說奇怪為什麼獨獨你家沒有燒到?他說念觀世音菩薩,因為〈普門品〉裡面有講一句話,「遇火不能燒」,但是村裡的人不相信。經過幾天,半夜裡有人故意拿火把往他屋頂上丟(以前的屋頂都是舖草),火把丟上去,火就熄了;又不相信,再丟火把上去,連續丟了多次,均燒不成。所以才度化村裡的人,這樣的故事很多,所以他談理也談事,大家要明白這種概念。
若為大水所漂,稱其名號,即得淺處。
「若為大水所飄,稱其名號,即得淺處」:如果被大水所漂流,一心稱念觀世音菩薩的聖號,即時能夠得到水流淺處。此段言,第二能救水災,這叫「水難」是第二難。
大水的災害,甚於大火。如1959年臺灣發生的八七大水災,災區範圍廣及13個縣市,其中以中南部最為嚴重,受災居民達30餘萬人。2004年南亞海嘯,它引發了高達三十餘公尺的海嘯,波及範圍遠至波斯灣的阿曼、非洲東岸索馬利亞及模里西斯、留尼旺等國,地震及震後海嘯對東南亞及南亞地區造成巨大傷亡,死亡和失蹤人數超過29萬餘人。2011年日本大海嘯,受災地區主要集中在東北、北海道、關東等日本東部地區,特別是距離震央最近的福島、岩手、宮城等縣,這三縣的沿海地區遭到強烈的海嘯襲擊,使許多沿海城市與人造設施遭到摧毀,僅宮城一縣死亡、失蹤人數便接近11,000人。
從理上來說,佛法說:「愛河千尺浪,苦海萬重波。」世間人皆被情執、愛慾所苦。問世間情為何物,直教人生死相許。輪迴的主因皆由貪愛所致,所以佛勸我們:「欲免輪迴苦,一心念觀音。」菩薩是覺有情,要我們從親情、愛情、友情、道情中覺悟真理。漸由小愛轉大愛,將個人的兒女私情轉為對天下人的慈悲,這樣才能實踐菩薩道的精神。
再從事相舉證,中國唐朝時,有位岑景仁,自幼就誦〈普門品〉。有一次,乘船去蘇州,航行沒有多久就翻船,眾人都落在水裡。岑景仁在水裡,聽到有人說:「平時念〈普門品〉的,現在定免水難!」像這樣的聲音,一共聽到三次,然後自己浮到水面上來,漂到了岸邊,脫離了水難,而同舟的人,就沒有這樣幸運,最後都被溺死。像這類事蹟,在《感應錄》有許多不可思議的實例。學佛雖然理智的教育,但也要有宗教的信念,以後遇到災難,千萬記得稱念觀世音菩薩之聖號。
若有百千萬億眾生,為求金銀琉璃,硨磲瑪瑙,珊瑚琥珀真珠等寶,入於大海,假使黑風吹其船舫、飄墮羅剎鬼國,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稱觀世音菩薩名者,是諸人等,皆得解脫羅剎之難,
此段言,第三、能救風災。這叫「風難」,是第三難。
「若有百千萬億眾生,為求金、銀、琉璃、硨磲、瑪瑙、珊瑚、琥珀、真珠、等寶,入於大海,」 眾生為了求這些金銀財寶,為了這些利益入於大海,大海就是危險,為什麼為了財寶而犧牲自己的生命,正所謂「人為財死,鳥為食亡」。
「假使黑風吹其船舫、飄墮羅剎鬼國,」黑風講的就是「無明」,眾生因為無明冒著危險入於大海,無明之風生起「三毒」的波浪,結果船被風吹,吹到羅剎鬼國,這個羅剎鬼國就是食人鬼,就是被人家利用,被人家陷害的意思。
「其中若有乃至一人、稱觀世音菩薩名者,是諸人等,皆得解脫羅剎之難,」稱念觀世音菩薩的功德力有多大,你知道嗎?有時候一群人,不一定這一群人都學佛;縱使學佛,也不見得會念觀世音菩薩,其中只要一人,能夠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,其他的人他同樣可以解脫,不要小看一個人的力量。一個壞的因緣可以影響全部,一個好的因緣也可以救全部啊!一樣的道理,自己改變,可以影響一家人,也可以影響你身邊的所有人。只要你改變,就有這個機會,甚至可以度一切眾生,這便是念觀音的神力。
以是因緣,名觀世音。
「以是因緣,名觀世音。」:只要稱念觀世音菩薩,就能免除這些三災,當然涵蓋其他(如地震等)天災能傷害我們的生命,其實就是色身,色身是四大,地、水、火、風的假合,以此表法地災、水災、火災、風災。雖然經文沒有地災,但我們應體會聖意,所以若遇地震時,除了記得逃生,也要念觀世音菩薩,為自己和別人祈福!自從九二一大地震完了之後,大家更隨時提防地震的發生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