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明
週三, 16 八月 2023 21:22

暢談六祖壇經(1400)體悟本心

作者  禪儒達觀 整理者:心燈 讀誦者:心音
 

  法門對示第九

  師一日喚門人法海、志誠、法達、神會、智常、智通、志徹、志道、法珍、法如等曰:汝等不同餘人,吾滅度後,各為一方師。吾今教汝說法,不失本宗。

  「法門」即六祖教我們的法門,「對示」即是相對的概念。此為《壇經》之「第九」品。

  六祖大「師一日喚門人法海、」《壇經》的集結是法海,我們之所以能夠讀到《壇經》,就是得益於他的記錄。「志誠、」志誠是從神秀處而來的。「法達、」法達誦《法華經》三千部。「神會、」曹溪之所以成為禪宗的主流,是因為神會。「智常、智通、志徹、志道、法珍、法如等曰:」接下來幾個人,有的公案有記載,有的沒有。這裡有十個人,因為佛有十大弟子,故編排的人也按照這個方式標出十個弟子的名字。因緣已經成熟,六祖大師準備要圓寂了,所以弟子們之後要到一方去度化。開悟離說法還有一段距離,說法的人不一定開悟。開悟是自己,說法是要說到讓別人開悟。

  「汝等不同餘人,吾滅度後,各為一方師。」弟子跟師父的關係,一般有兩種情況,一種是得法之後就離開了,二種是得法之後為了報師恩,一直留在師父身邊,直到師父圓寂才離開。這些弟子都是開悟見性之人,待六祖圓寂後,都可以代六祖去傳法。

  六祖門下有很多見性之人。有的人雖然見性,但卻與眾生無緣;有的人見性,又與眾生很有緣。有的人見性無法弘法,是與他們過去的因緣有關係的。你們要廣結善緣。我們一定有緣,是什麼緣,我就不知道了。你要無私奉獻,很多東西你不用去管,你要去做,你做就對了,自然有它自己的因緣。談到這裡,你要問自己一個概念:「我為何而學佛?為何而修行?」就像我思考了二十年,才找到我自己的答案。活著為什麼?人是來學習和奉獻的。

  「吾今教汝說法,」六祖要教弟子講法。你要好好思維,先為自己說法,因為你在法上並未通達。通達之後,你為別人說法也無礙。「不失本宗。」本宗從狹義的角度即禪宗,廣義即佛法。

  這一品,六祖告訴弟子們應該如何說法。說實在的,這種說法,不是一般人能夠學得來的。你聽懂最好,聽不懂不要煩惱,等到你開悟的時候,再研究到底如何說法、度人。如果前面的經文你真懂,後面這一品你就會懂。

  學佛剛開始要提綱契領。但你不可以提綱卻不撒網,你不可以契領而捨棄衣服。你既要提綱契領,又要知道它整個的內涵。教是佛語,禪是佛心,你要悟本心,一定要依教奉行,心口才如一,你學的禪才不會偏差。很多人學禪不學教,很多人學教不學禪。我講過:「唯傳曹溪頓教法,弘揚如來一佛乘。」如果你只提綱而不撒網,你講的會缺少內涵;如果你只知道整張網,卻不知道綱領,你又找不到它的核心。比如,你不可以說「這是毛巾」,卻講不出毛巾的內涵。「這是毛巾」是禪,講出毛巾的內涵是教。

  我經教以《法華經》為主,禪依曹溪南宗。有人說:「師父,你是曹洞宗的法脈。」但我推崇的卻是曹溪的法脈,因為天下禪林皆出曹溪。一般人學禪的,對經教不那麼重視。但是,你若要學得圓滿,不要學得偏差,教也是要懂的。

聞後思惟:你知道如何教自己嗎?

 

閱讀 154 次數
Our website is protected by DMC Firewall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