◎原文 《渴不飲水》 |
撰集/天竺‧僧伽斯那尊者 譯/南齊‧求那毗地法師 過去有人,癡無智慧,極渴須水,見熱時焰,謂為是水,即便逐走至辛頭河,既至河所,對視不飲。旁人語言:「汝患渴逐水,今至水所,何故不飲?」愚人答言:「君可飲盡,我當飲之,此水極多,俱不可盡,是故不飲。」爾時眾人聞其此語,皆大嗤笑。 譬如外道,僻取其理,以己不能具持佛戒,遂便不受,致使將來無得道分,流轉生死,若彼愚人,見水不飲,為時所笑,亦復如是。 |
◎白話 |
就像一些外道的修行人,對於義理缺乏正確的知見,由於擔心不能完全的堅持佛家的戒律,所以就不受戒,以至於將來不能證得解脫的佛道,而墮入生死輪迴。這就像那個傻子,雖然口渴,看到了水卻不喝,被大家所譏笑一樣,那些外道修行人,也是沒有智慧啊!
|
◎意涵 |
就像三藏十二部經典、八萬四千法門,我們窮畢生之力,也無法盡窺全貌,唯有一門深入、一經深入,甚至於只受持四句偈、一句…藉由文字般若的啟發,真正進入內在,讓你本來具足的自性自然展現,不就能解脫自在了嗎! 至於有關身、口、意的戒律、規範,都是為了保護自己不逾越,能謹守一分、就得一分的利益,謹守多分、就得多分的好處,不能因為已經有缺失而放縱自己啊!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