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同學問我一個問題。類似這些問題,我重複解釋,很多學佛的人重複一直問。比如,眾生皆有佛性,為什麼會迷失?或是,心本來清淨,為什麼會起煩惱?你們要活在當下,不要把問題扯得太遠。比如,你現在在賞月,你的心就像一輪明月,這麼樣地皎潔;你的心就像一陣微風,這麼樣地清淨。需要修很久或學佛,你才有這種狀態嗎?如果你賞月的時候,覺得腳涼涼地,好像有什麼東西爬上來,你剛才那種心就消失了。這還需要繼續研究嗎?就是因為你遇到那個境,你生起了妄想執著,你就這樣迷失了。這一種狀態,就叫做煩惱,就叫做眾生。你們不要探討老半天,引經據典,聽得一頭霧水。如何恢復本來清淨?你不要迷失就清淨。你要明白「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的」,否則,你遇到境界一定會起妄心,一定會被境轉。
你的心,不但恐懼是你生的,種種的概念都是你生的。你只要怎麼想,它就怎麼樣子。我相信你們每個人都有這個經驗,應該很強烈。你的心真的很可怕。就像一個失戀的人,我們一看,就知道他失戀;一個談戀愛的人,我們一看,就知道他談戀愛。失戀的人,一進來就像冬天;談戀愛的人,進來就像春天。這兩種人的心,有如天堂與地獄。
你的心在想什麼?談戀愛好嗎?失戀不好嗎?談戀愛一次就OVER了,談成功一次就沒戲唱了。而失戀可以繼續談,不是很好?標準答案,其實沒有好與不好,這才是如實的答案。好不好,都是你自己胡說八道,你講好沒意義,你講不好也不成人形。你只是在自尋煩惱,在干擾、困擾自己,讓自己的心不得清淨。
說穿了,是你的心生起了恐懼,你的心無限地擴大,從「我」擴大到家人,從家人擴大到朋友,從朋友擴大到族群……說穿了,是哪一個概念觸動你如此呢?就是這個概念——「我」。你的潛意識有一個根深蒂固「我」的存在。故,學佛法,你要開悟一定要破我執,破我執就是認識「我」,即《心經》所講的「照見五蘊皆空」,即六祖所言之「本來無一物,何處惹塵埃」。
有一個法師,他是雲水僧,走到哪裡就睡到哪裡。有一天晚上,已經是夜晚了,他要借助別人的住家掛單,他旁邊剛好有一個柴房,他就在那個柴房打坐。坐半個小時之後:「奇怪!怎麼越坐越冷?」因為一條蛇跑進來了。難道他要趕快把它拖出來嗎?他只能夠繼續用功,直到它再爬出去。這樣,他就沒有事了。
一個覺悟的人,遇到事情,他還是清淨的,他清淨地處理。我們凡夫是心浮氣躁,恐懼不安,越處理就越糟糕。一般蛇,都是你去動,它才咬你的。所以,為什麼在印度的叢林,他們為什麼在樹下打坐?包括泰國、緬甸、斯里蘭卡,他們還是在叢林修行,他們常常可以看到眼鏡蛇在旁邊爬來爬去。你不惹它,它是不會主動攻擊你的。
遇到這些事,該怎麼反應就怎麼反應。蚊子咬我,我就把它吹走。萬一吹不走,就要被它叮,沒有什麼。我該怎麼處理就處理,但是處理不了被叮,那就接受吧!你不要把一個單純的問題搞複雜化。能夠趕走,能夠避開,萬一不小心讓它往生了,那就往生咒吧!只是這樣子而已。反正一個智者是很有智慧的,他隨順因緣,該怎麼變化就怎麼變化。學佛,一定要跟你的人生結合,一定不可以離開當下。學佛,不要談得太抽象,否則你不容易悟道。你要清清楚楚地看到,沒有離開當下現前的。
聞後思惟:你的心願意隨順因緣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