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明
週一, 02 一月 2023 15:48

暢談六祖壇經(1300)生滅之心

作者  禪儒達觀 整理者:心燈 讀誦者:心音

  無背無面,

  「無背無面,」即是無形無相。有形相,才會有前後。禪宗有一個公案,叫做前三三、後三三。「三」,在中國的涵義即為多。有一就有二,有二就有三,無三不成理。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萬物。一年開始叫做三羊開泰。獨陽不長,獨陰不生,一陰一陽謂之道。

  無形無相不可說,只要一說,即落入名相,就掉入始終,即有開始、有結束,有話頭也有話尾。只要一說,就叫做相說,即為著相說法。既然無形無相,那麼,從哪個角度修?是從左邊還是右邊?是從上面還是下面?是從東北還是西南?無形無相,是靠各人領悟的。故,生命的本質沒有辦法說,你也修不來。我今天有修鬍子,因為我有形有相。虛空,你拿刮胡刀怎麼刮?

  悟,一定是當下悟。故曰:「思量即不中用。」禪宗常講「言下大悟」。死,你要死到哪裡去?如果沒有一個死,那殯儀館怎麼辦?有死嗎?有站起來又坐下嗎?從此生死不相干。死都不怕,那就徹底地無所畏懼。但是,你要真懂。否則,你面臨死亡的時候,恐懼會現前,痛苦也會生起。如果你是假懂,到那時就來不及了,你就需要助念了。

  你現在可以看到你的身體,你的身體是有形有相的。你有感受、想法,那是無形無相的。但,你只是拿無形無相來折磨自己而已。你的精神作用就是無形無相,只是你的精神是錯亂的。你不認識它,所以只看到你的想法和不滿。你只看到無形無相的作用,卻無法體悟到它本來是什麼狀態。不生不滅不是一灘死水。常即無常,無常即常,故永嘉大師在《證道歌》中有言:「諸行無常一切空,即是如來大圓覺。」相不離性,性不離相,只是方便說性、相。你不會用,是因為你悟不到它的本體。

  空,是常還是無常?空可以變化。那一天,有一位同學到我們講堂,為我們的學生講一部《心經》。他對於「色不異空」的解釋是:「這個本來是有,它會變沒有。」我跟他講:「不要用有與沒有來講。」你們應該講變化,所有的現象都會變化,因為沒有的概念,很容易讓人誤會是斷滅。若是沒有,為什麼因緣到了,它又會生呢?你們談佛法或悟道時要切記,兩邊不要談,而是談它的變化。為什麼能變化?因為空。懂得空,不是要演繹,而是要展現。

  我叫你,你會不會緊張?你的感覺很好,好是耳朵好還是嘴巴好呢?是心好?心為什麼好?不是聽我講課好。我按照你的理論來回答你:若是聽我講課好,我不說就不好,這是陷阱。你是憑感覺好?你看到我,有沒有感覺?沒有什麼感覺?你不是說感覺好嗎?既然會感覺好,那也會感覺不好,因為你的感覺是會變的。聽我講課好,沒有聽我講課就不好;你現在感覺好,就代表你也會感覺不好。

  你講不出來心哪裡好,我是要引導你去悟那個核心。你剛才所講的,皆是生滅。心當然可以好,只是你的那個心不夠好,因為你的那個心不常在,是生滅的。心舒服,就有可能變成不舒服。跟別人吵架當然不舒服,心哪裡還會好?

聞後思惟:如何從有生有滅悟到不生不滅?

 

閱讀 408 次數
DMC Firewall is a Joomla Security extension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