無心是什麼狀態?如何才能夠無心呢?其實,你不必去想心,你會了,就做做看。可是,你們所談的「不動」只是理論,我叫你們做做看,你們都做不出來。你們學佛學很久了,你們只要願意學、願意聽,你們是可以學得到理論的。但問題是,如果遇到明眼人,人家是不跟你講理論的,他只是叫你做做看。這個概念很重要。一般人聽到這樣的話,就會不知所措。
我談一個公案:有一個出家人,他住在一座山上,並在這座山上蓋了一座很雄偉的道場。後來,這一位老和尚要退休了,要找一個接班人,所以他就去找百丈禪師,希望百丈禪師能選一個弟子來當那座寺廟的住持和尚。
百丈禪師弟子很多,但華林是首座和尚,靈佑是典座,就是管廚房的。當老和尚請百丈禪師推薦時,百丈禪師是推薦華林還是靈佑呢?因為這兩個弟子的程度,百丈禪師知道,他屬意的當然是靈佑。如果人們去道場,除了百丈禪師之外,當然會尊重首座和尚,而不會去理廚房的典座。因為道場人多嘴雜,百丈禪師的弟子聽到之後,必然要說出去。當這件事情傳到華林的耳中時,華林覺得很不服氣,就去找百丈禪師。他說:「師父,如果你叫靈佑去,我不服氣。」百丈禪師是個大徹大悟的人,當然智慧很高,他對華林說:「很簡單,我這裡有一個木頭做的淨瓶,就放在地上。如果你不可以喊它為淨瓶,那你應該怎麼說呢?」華林說:「既然不可以叫做淨瓶,也不應該叫做木頭。」這就是他的答案。百丈禪師讓侍者去廚房把靈佑叫來,他把同樣的問題問了靈佑一遍。靈佑聽完,走過去,一腳就把淨瓶踢倒,接著又回到了廚房。靈佑是什麼境界?懂了,就做做看。
百丈禪師是叫徒弟們說說看,我還透露消息,叫你做做看。我要講的是,你要真懂,而非一直用文字解釋。如果我叫一個同學回答百丈禪師的問題,他大概會說:「師父,淨瓶非淨瓶,是名淨瓶;木頭,非木頭,是名木頭。淨瓶和木頭都是假名。因緣所生法,我說即是空。」我就是很討厭人家這麼說。但是,你們愛讀書的人,在論壇寫了一大堆類似的理論。你們所學的都只是理論,總是在爭執、鬥嘴,而悟道的人並非如此。吵老半天,你們在吵什麼?靈佑懂,所以他按照所他悟到的直接展示出來。這個公案可以有千百億種解釋,但是你解釋得對不對都不重要。哪怕你解釋得很對,不悟也是沒有用。
我們要談的不是理論,否則六祖就不會罵神會。理論不是不對,而是當適可而止。你一定要跳脫,不要一直下去,不要對法貪得無厭,否則你就真的走錯路了。知道,你接著要切進去,直指人心,見性成佛,直搗黃龍,去知道自己的本心本性。
聞後思惟:你能夠懂多少就做多少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