汝向去有把茆蓋頭,也只成個知解宗徒。
「汝向去有把茆蓋頭,」茆蓋頭即茅棚。從現象的角度來解釋,六祖這句話指的是:以後你自己在茅棚進修。很多出家人剛開始都待在道場,經過一段時間之後,他可能出去自修、獨修。像廣欽老和尚,出家幾年後,就去後山去閉關了。
從涵義來講,所謂「茆蓋頭」,即是頭上安頭,心越來越複雜,好像把茅草蓋在頭上。你本來就有世間的知識,有世間的煩惱和問題。自從你學了佛法,又增加了一層知識,你把知識放在腦袋中,以知識滾知識。學佛法,是要你放下更多,但是你卻不懂,你不但沒有放下以前所背負的,還把佛法也背了起來。以前未學佛法時,你執著的只是世間法,學了佛法之後,你不但執著世間法,也執著佛法。
我們為什麼要學佛法呢?佛法是藥,是用來治你的病的,僅此而已。比如,你的煩惱如同木柴,而佛法就像一把火,當火燒到木柴之後,能所雙亡,木柴跟火就會同時消失。而不是說,本來有木柴,現在又有了火,左手拿著木柴,右手拿著火,你的手不會酸嗎?但是,很多研究經教的人,大概都會掉入這個陷阱。
六祖告誡神會:如果你這樣理解佛法,縱使你實修用功,學到最後,「也只」會變「成」一「個知解宗徒。」即只能停留在理論上,而不能見性。這樣的人,現今也不少,尤其是在家居士。有很多的居士研究佛法比出家人還深還多。居士與出家人有什麼差別呢?出家人之中,也有知解宗徒,只是他敢出家,而在家居士卻不敢。不管出家人修得怎麼樣,他在某方面勝過你,只是你不知道。無論你是在家人還是出家人,都不要把佛法變成頭上安頭的東西。你不要懂很多,但是一件事情都不會做,或者煩惱連一分也沒有減少。懂那麼多,其實你就是不懂,你懂的只是一種知識,它對你的人生、生命並沒有幫助,甚至你用錯了,它反而會障礙你。
《傳心法要》曰:「我此禪宗,從上相承以上,不曾教人學知學解,只雲學道。」禪門就是這樣教的。禪師不太鼓勵你們看經典,因為害怕你們變成知解宗徒,害怕你們在文字上打轉,害怕你們變成知識障,害怕你們不解如來真實意,害怕你們繞一圈。
你的心,你直接看,何必繞一圈再回來看心呢?何必要讀完經、律、論再看你的心呢?一切經論講的皆是你的心。禪師大慈大悲,不希望你這樣繞。你會繞回來還好,一般人繞出去就走錯路了。繞出去,不是繞不回來,就是找不到路而走到旁門。有的人剛開始學中國佛教,學一學顯教之後就去學密教,學密教不久又轉而學南傳,就是找不到路。或者,有的人開始學經典,剛開始聽的是《地藏經》、《藥師經》或《彌陀經》,之後有人叫他聽其它道理講得更明白的經,於是他又接著去讀《楞嚴經》、《法華經》、《楞伽經》、《華嚴經》。讀了之後,他不能悟道,又有人告訴他:「你就讀《金剛經》和《六祖壇經》就好。」他於是又接著去讀,依舊不能悟道,因為很少有人直接跟他講學佛要學什麼。
聞後思惟:你是不是理論勝於行動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