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明
週二, 17 一月 2023 15:49

暢談六祖壇經(1306)三進三出

作者  禪儒達觀 整理者:心燈 讀誦者:心音
 

  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,假如你每天都瞭解自己一分,你會在最短的時間當中徹底瞭解你自己。但是,你真的要去瞭解,而非今天瞭解一下,明天瞭解一下:「再怎麼看都是胡思亂想,有什麼好看的?」很多同學就常常停留在這種狀態。比如,現在天空烏雲密佈,你叫一個人抬頭看天空,他會說:「有什麼好看的?」天空並非永遠都烏雲密佈,你注意看下去之後,你就會看到以前從未見過的景象,你甚至會看到彩虹、明月。你看你的心也是如此。

  你不要接下來還講很多藉口:「我不是那種根器。」那你是什麼根器?「我是那種每天做早晚課的根器。」你只要會問自己,你就很容易察覺到自己錯了,或察覺到你到底在做什麼。如果你不會問自己,你要進步是很困難的。比如,有人問我:「師父,法師叫我每天誦《法華經》,我就會成佛。這樣對不對?」你怎麼這麼不負責任?你可以這樣學習嗎?

  從這個角度,你如何一步又一步,然後直接一直切下去,這就是重點。學道,要瞭解自己的心,你不要只瞭解一下,接著就東看西看,東修西修,那樣你不能深入。你只要百分之百肯定,從這裡挖下去就可以挖到井水或石油,你就不要懷疑。你不要東鑽一口,西鑽一口,而不能肯定這裡有沒有石油或井水。你為什麼不弄清楚再做呢?

  我上課時曾經講過:我三進三出。比如,剛讀《壇經》時,我很法喜。可是,我明知這部經典非常好,卻一直掙扎,感覺使不上力。我心想:「萬一這樣就死了,以後不知道要跑到哪裡去,我看還是跑出來好了。」所以,我又退了出來。經過一段時間之後,經典看來看去,就是認定這一本了,還有什麼好說的?還有什麼第二個選擇呢?正見就在這裡,離開這個唯一的正見就是邪見,所以又沖進去。

  沖進去之後:「奇怪!道理怎麼翻都懂,為什麼還是不能真正快樂呢?為什麼還鬱鬱寡歡?」於是,我覺得很挫折。人家說要實修實證,不能只看理論,所以我又跑出來去修。繞了老半天,我發現自己根本是妄心在作祟,根本是盲修瞎練。於是,我又再看,再想:「我怎麼可以騙我自己呢?就是這樣子而已,不用再騙了。」所以,第三次又進去了。進去之後:「奇怪!我怎麼做不出來?怎麼跟生活都沒辦法結合應用?」那個時候,好像覺得煩惱比較少了,但就是展現不出來。

  於是,我體悟到一個問題:當你修行到最後,漸漸沒有煩惱的時候,你還不是真正的悟。比如,修定的人,他只要專心于修行,他的煩惱不容易起。假設一個人專心念佛,念得很法喜,煩惱不容易起,因為他的心擺在用功。但是,你不要誤以為這樣就對了。你只是煩惱不容易起,但是你用功完了之後,跟別人應對進退時,你會察覺到自己依舊沒有智慧。就像很多認真修行的人,自己修行時感覺良好,但是你跟他在一起,你會察覺到他沒有智慧。煩惱要漸漸減少,智慧要漸漸生起,這樣才是正確的。如果煩惱漸漸減少,智慧沒有產生,那只是伏煩惱,只是專心在於他的道業,並沒有真正解脫。

  最後,我體悟到,這樣還不夠,所以三進三出,接著再進去。有一句日本的成語,意思是:跌倒七次,第八次再爬起來。我進去再出來,進去再出來,進去又再出來……沒有人叫我進去,也沒有人叫我出來。我如實告訴你們:這樣的法太殊勝了,但也不是一般人能夠瞭解的。你們能聽這麼久,就代表你們也不是一般的人。

聞後思惟:在修行、悟道的過程中,你能反復檢測自己嗎?

 

閱讀 371 次數
Our website is protected by DMC Firewall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