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明
週二, 17 一月 2023 16:03

暢談六祖壇經(1307)絕學無為

作者  禪儒達觀 整理者:心燈 讀誦者:心音
 

  黃蘖禪師曰:「古人心利,纔聞一言,便乃絕學,所以喚作絕學無為閑道人。」上根利智的人,只要一聽聞,就能懂如來真實意。諸佛的本懷不是要告訴你三乘,而是一佛乘,即人人本具佛的智慧,要告訴你菩提本來是清淨的,煩惱本無。但是,一般人聽了老半天,還聽不到重點。

  所謂「絕學」,就是不求知、不求解。他不會在文字、經論中打轉,但是他會用經論。「絕學」又可以說離開心意識,打破所有的知見。以現代的話語,叫做放下腦袋。「無為」即隨緣自在,生活就是如此,不用刻意起修、起觀、起觀。他直截了當悟到心性,他知道心的狀態,知道本來面目,也知道一切法畢竟空寂,所以他才能真正隨緣盡份。

 

  領悟道理的人,一佛乘的人,直接見性的人,叫做閑道人。閑,指的是心閑,而非人閑,因為人閑是懶惰。人應該要盡本份,他該怎麼做就怎麼做,他會盡心盡力,但是他內在輕鬆得很。照顧家中所有的孩子,照顧得很輕鬆。當老闆,管十二萬的員工,還是很輕鬆。每天做十二件事,他還是不會累。

  黃蘖禪師又曰:「今時人只欲得多知多解,廣求文義,喚作修行。」這就是知識份子,就是一般學佛的人。有很多知識份子在自學,比如自己到書局買幾本佛書看,或上網看看文章,或看電視上一些法師弘法。他們這樣學,這樣認知,以為這樣就是修行。

  老子曰:「為學日益,為道日損。」你要破你的執著,要止息你的妄想,你要讓你的意識形態打破。所以,你不要學很多,一直裝在腦袋中。你說:「我的孩子讓我起煩惱。」不是你的孩子讓你起煩惱,是你的知見容不下他們。其實,我們最難處理的就是妄心,也就是我們的意識形態。一般人會講:「人與人在一起,個性怎麼會合呢?」個性到底是什麼?其實,怎麼有可能兩個結婚的人是一樣的呢?連知見都不一樣。兩個人在一起,一個喜歡看漫畫,另一個喜歡看小說。你的心為什麼這麼慘?你的家為什麼這麼亂?世界為什麼這麼混亂?就是因為每一個人的知見出問題,因為每個人都用他的腦袋來看別人的腦袋,這樣是不可能和平相處的。一個覺悟的人,一定不用他的腦袋生活,也不用他的腦袋看這個世間,去衡量別人。

  什麼叫脾氣好?什麼叫脾氣不好?觀念改變,脾氣就好。有的人,你跟他講話,他卻不反應、不吭聲,這叫脾氣好嗎?你是跟活人住在一起,而不是跟死人。你可以清楚看到自己的想法嗎?善惡都要丟掉,佛法要丟掉,禪修也要丟掉。你不要一直覺得你聽不懂,沒有什麼懂不懂的。你不要認為你學太少,你們就是學得太多了,否則你為什麼那麼多煩惱?因為太多了,讓你沒有智慧,故「不知多知多解,翻成壅塞,」反而成為你很大的障礙。

聞後思惟:你是否在貪求知識呢?

 

閱讀 423 次數
DMC Firewall is a Joomla Security extension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