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常聽很多學密教的人說:「假設你沒有幾年顯教的基礎,你是不能夠學密的。」我反對這句話,因為它認為顯教遜於密教。這樣的話,到處都人這樣講,可從來沒有人聽出它有什麼問題。應該這麼講:「觀念不正確的人,學什麼都不對。」學顯教要有基礎,基礎怎麼來的?還不是你學來的!學南傳也要有基礎。
什麼是基礎?各人的看法都不太一樣。比如,你覺得基礎是要把《佛法概論》讀完。學禪的要不要基礎?要什麼基礎?學佛的基礎是什麼?你真正的真誠心才是基礎,其它都是騙人的。心不真誠,學什麼都一樣。就是因為你的心不夠真誠,所以才拖拖拉拉學這麼久。
你本來不需要學這麼久的,因為是本來,而非學來。學來,當然就要學好幾年、好幾輩子,甚至好幾劫。比如,你本來就很帥,你就不需要到韓國去。比如,你本來就很可愛,所以不需要故意裝兜兜裝。你只要體悟到本來,你就會看到自己多此一舉,一直去求、去問、去學、去修,一直不能夠明白本來,一直不能夠肯定,讓自己好像是流浪漢,讓自己好像是孤兒、乞丐,讓自己流浪生死,到處裝可憐,卻不悟本。
學佛,你要確定一個概念:不管經典看與不看,經都沒有過失,過失在於人的心。禪師會告訴別人正見,但是他輕描淡寫。比如:「你本來就有自家珍寶。」這就是正見。禪師說:「自心是佛,不用向外求。」這就是正見。他不是按照教科書教你的。一般人都是用教科書,都是背出來的。
不怕你讀書少,只怕你沒有正見。有的人書讀很多,正見都混淆在一起,從一個概念跳到另一個概念,而不知道那是什麼層次的概念。所以,我才勸很多人:「不管你是久學還是初學,是早到還是晚到,只要你願意到,那就是恰到,即剛剛好。」並非聽久了就聽得懂,而剛來的就聽不懂,因為早來晚來都有心,誰先領悟他的心,沒有人知道,這要問你自己,問你是否願意識本心。
每次我上課,快教完一本經,就有同學問,或我在思考:「我要繼續上下去嗎?」如果你只是想要單純聽我解釋,那我一直講下去就好了。但是,我的重點並不在於此,而是擺在當下的因緣,當下跟你們互動,當下希望有人從此撥雲見日。這種教學,跟現在的法師不太一樣,跟古時候的禪師也不一樣。
你要把所學習的正見弄懂,百分之百應用於生活,直到出神入化,再把那個正見丟掉。你先百分之百懂得,至於如何出神入化,你要下去體悟,一直深入,不要往旁邊跑。旁邊有什麼誘人的景色都莫管,也不要管別人講什麼反對的話,那是他家的事。別人是別人,你是你你只要找到回家的路就好。到最後,把正見丟掉,才能夠一塵不染。世間沒有事,只有我心中有事。
你一直深入,直到你確定,不再懷疑時,你自然就止息了。有什麼好求、好爭的?你問:「師父,你領悟到什麼?」哪有什麼?無所得。《金剛經》曰:「不住色生心,不住色聲香味觸法生心,應無所住而生其心。」根接觸塵,一染就變成識心;根接觸塵,不染不住,就轉識成智,就是般若。比如:「你看起來很老。」這是我在誹謗你。「你看起來很有智慧。」這是我在讚美你。那麼,我是在誹謗你還是讚美你?你說:「師父,你長得好莊嚴!」謝謝!你又說:「師父,你好自私啊!」對不起!我剛才聽到的既不是讚美,也不是誹謗,聲音只不過是聲音。你不要對聲音產生各種解讀,否則你就會不好過。
聞後思惟:你的心夠真誠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