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明
週六, 11 二月 2023 08:11

暢談六祖壇經(1318)真空為體

作者  禪儒達觀 整理者:心燈 讀誦者:心音
 

《顯宗記》的第三句話即:「真空為體」。體,即是本體。本體的概念,在佛教界中,有的人是反對的,因為他們對於其涵義有所誤會。哲學的體,與佛法所講的體是不同的。在《周易》繫辭傳中,孔子言曰:「形而上謂之道,形而下謂之器。」哲學所講的體,講的只是「形而上」。不論是從有來講,即從有一個主宰所創造的一切,還是從無來講,即東方的無極生太極來創造一切,都是講形而上。

  形而上的道是抽象的,是一種學術的,是不能夠具體實踐的。這個道,有類似佛教所講的空,但它並非真空。佛家所講的本體,是此兩句話同時存在,即:講空一定要談色,所謂「色即空,空即色」。這是最大的差異。所以,我們在講本體,一定不可以離開現象。反對本體的人,是誤會我們專門談形而上,所以反對如來藏的思想。
空有是同時的,不可以有先後順序。「空」字不可以離開一切現象,但它不等於一切現象。空不是指一切現象,它是遍一切現象,比如,不可以講這盆花有空、這個鬧鐘就沒有空。談空,一定要從「有」開始談,但卻不可以說「有」等於空,故龍樹菩薩曰:「不一亦不異。」你要對空徹底瞭解,請你好好體悟《心經》的這十六個字:「色不異空,空不異色。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。」體悟之後,你對真空會有更深的認識。
  一般社會大眾,雖然沒有學佛,也常跟你講:「人生不用計較,都是假的。」這句話百分之百不對,因為這是否認一切。若都是假的,你來讀《壇經》做什麼?你賺那麼多錢做什麼?你行那麼多善做什麼?如果人生都是假的,我也可以把因果都毀掉。人生都是假的,行善也沒有益,造惡也沒有弊,那就完蛋了。但是,一般人不知不覺就會脫口而出,講出類似的話。

  有很多話,我們要聽前後的銜接。若是斷章取義,每句話都有問題。就像有的人講:「生命是永恆的。」他為了講法身,會不知不覺用這種形容詞。你最好不要這樣講,因為很容易讓人誤會而掉入常見。我個人對名相是很注意的,所以我才會善用名相。因為我注意到它,我才知道如何變。但是,我在變名相時,我會注意我是否離開它真正的本意。若是離開了,後果就不得了。一般人,不是認為世間都是真的,故處處執著,就是否認世間的一切,認為都是假的,故相當消極。這都是頑空的狀態,是以應用的角度來講的。

  我遇到很多出家人,他們的內心世界是很期待活在偏空。有些修行人,聊天時有意無意會講:「這個世間實在是很苦,我實在是不想來了。」不管他們修多久,只要境界一現前,就覺得世間很痛苦。 那一天,有個法師問我:「達觀法師,我可不可以走了?」我說:「你想走就走啊。如果你有能耐,你想走,我是不會留你的。你有能耐嗎?」他說:「我如果下定決心不吃飯就有辦法啊!」我說:「你在幹嗎?那叫自殺呢!」也就是,我們的內在是害怕這個世間的。我們害怕的,是這個世界還是這個世界的人呢?我們是害怕這個世界的人。很多人只要一修行下去,修到最後,他的內在還是過不了這一關,因為他越修會越覺得自己沒有能耐、沒有能力,他越知道他根本就是自不量力,他就很害怕。這一種人,連二乘人都不如。

聞後思惟:觀察「有」的當下,你能見到空嗎?

 

閱讀 373 次數
DMC Firewall is developed by Dean Marshall Consultancy Lt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