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像我祝福人,會先祝他幸福、平安、快樂,最後祝他覺醒。我講課亦如此,前面都只是拿糖給你吃。你不要聽很久,一天在聽安眠藥、鎮靜劑或吃糖果,卻不知道真正的核心之所在。
學佛本來就是要發願,發願即一種決心。你們雖然學佛,我卻不知道你們對佛法有否興趣。比如,有一個人去學書法,每週有兩個小時的書法課。他帶著文房四寶,在課間練習完了,回家就把文房四寶鎖進倉庫去。以這樣的心,他稱得上喜歡書法嗎?因為他平時無聊,閑著無事,有人邀他,他就去學。老師問他:「你對書法有興趣嗎?」他說:「當然有興趣!沒有興趣,我怎麼會來呢?」
如果你對佛法、對《壇經》有興趣,你回家還是忙你的,你不要誤以為你有興趣。有興趣並非如此,你回到家會不斷熏習、探討、問自己。你們不要越學越消極,好像講的是空、無所得、放下、一切無常、無事,你們就果然很懶惰。做人要有志氣,不然你會一事無成。你千萬不要誤會佛法,不要解讀錯誤,否則就是禍害千萬年。
有很多同學常在靜坐。該坐,你要坐,可執著坐是不對的。就像該修行,你要修行,我反對修行修到最後不睡覺。那不叫做修行,而叫做長期失眠症。如果你的修行與別人不一樣,沒有人敢修。我一直在體悟一個概念:如果我所教的是你們學不會的,那我教它做什麼呢?這是我的經驗之談。
我以前做過業務行銷。業績做得很好時,假如有新人,公司都會派新人跟著你學。但是,所有新人跟我學,一天差不多只學一個小時,因為我一個小時就把業績CLOSE了。我拜訪兩天,一定有一個成交。我做業務沒有招數,也還是頓悟,從不做漸修。所謂漸修,就是按照業務的流程步驟走,我做業務從來不那麼麻煩。我穿西裝,打領帶,提著手提包,一敲門,因為彼此不認識,一般人看到我就會拒絕。我就拿出我的名片,說:「小姐,來,我先拿我的名片給你看。你注意看,這是我的相片,這是我本人。我的名字叫做進福。今天福氣要進到你家,你還不開門嗎?先開門再說。」不開很痛苦,好了,她就把門打開了。進去之後,我跟她講:「我跟你講,我講得有道理,你要跟我買。我講得沒道理,你就不跟我買。你是個講道理的人,對不對?」我講一講,她沒辦法拒絕,就跟我買了。
不管我賣什麼,是賣雜誌一百塊,還是賣一幢房子一千萬,都是頓悟法門,都不是漸修的。我也不會下次再拜訪,因為沒有下次,人生無常,當下即是。頓悟的概念,我做業務時就體悟得很深。所以,新來的業務員跟我出去,完全學不來,因為業務的守則和流程等都沒有這樣寫,而我看到什麼就切入什麼,信手拈來,那時候就會了。
賺錢賺在合理的範圍,叫做君子愛財取之有道,叫做善巧;若賺在不合理的範圍,就叫做奸巧。我所教的,一般人學不來,我覺得沒辦法傳承下去。後來,我從幕前走到幕後,做教育訓練的主管。這一種頓悟的心法偶爾會教,但大部份還是教漸修的,因為漸修的人們學得來。我談《壇經》亦如此,如果我教一個大家不會的,那就沒有用。所以,我所教的,是你日常生活的,其實是你會的,只是你一直沒有去發現、察覺。是你的概念障礙著你,我教的是要你的觀念突破。如果我講的沒有道理,你不用改變。但是,我教得有道理,我觀察那麼久了,你們也不改變。那我就要傷腦筋了:「我應該怎麼教呢?」
聞後思惟:在生活中,你有過頓悟的體驗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