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告訴一位同學:「修行人要有志氣。」他就問我:「所謂志氣是什麼意思呢?」我說:「這是你學佛之前就懂的概念,為什麼你學完佛還要問我呢?你讀書時不是學過志氣這兩個字嗎?」有些人對於佛法無法理解,怎麼講,他的理解就怎麼錯。很多人解讀佛法,不是認為太積極,就是認為太消極,那都是他們自己胡思亂想的。佛講的是事實,我也是依事實來講,何來的積極及消極之別?可是,大家有意無意就會這麼講。
一般人解釋佛法,腦袋常常會偏一邊,卻無法看到實相。這是事實而已。故,你不可以用一般人的概念來解讀佛法。佛法講的是中道,即是實相,即是真理。此真理是宇宙人生不變的法則,任何人來都不可能改變。所以,我們不要賦予它太多的概念。花美與醜、人好與否,都是你的概念。我上課時問你們,你們都如同聖者,因為師父問,你們要好好回答;你們平常卻不如此思維,因為你們沒有用心,沒有形成這樣的習慣。
我不談玄,不說妙。我所講的,是你身上的事。比如,你常常看到經典中有人問:「性在哪裡?」佛答曰:「盡虛空遍法界。」或:「不在外,不在內,不在中間。」你學佛法,不要掉入哲學思想,否則就是空談。我要講的是你,我不講臺北車站,也不講陽明山。談你的心,一定在於五蘊。我在談蘭花的實相,沒有蘭花,我如何談?沒有五蘊,我如何談你五蘊的實相?有的人談得很抽象,到最後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在研究學理還是進入實修。
你們打坐:第一,不是為了休息;第二,不是為了獲得平靜;第三,不是為了入定;第四,不是為了身體健康。如果你打坐,是為了以上幾點,就代表你不明白真實意。你靜靜地坐著,只有一個目的,你坐著就是要瞭解自己。離開此目的,就是邪見。這個核心,希望以後別人問你,你完全不假思索就可以回答。
你自己是什麼?就是五蘊合和之物,就是緣起。誰坐著?就是五蘊。所以,你要瞭解自己,就代表你要瞭解五蘊。但是,一般人都只知道何為五蘊,但講得太不夠清楚了。比如,常常有人說:「我坐著清清楚楚地觀察我的身心。」這樣講也太籠統了,不見得能清清楚楚地觀察身心。講得細膩一些:「我在修四念處,觀受,觀心,觀法。」有的人對四念處不太瞭解,或以小乘的概念來修。
我講一個通大小乘的概念:你就是要觀察五蘊。《心經》叫你「照見五蘊」,即是觀察五蘊。不論經典談五蘊,還是談十二處,十八界,其實就是五蘊。你不可以只是清清楚楚地坐著,但只是清楚外面的聲音、車子的聲音、別人在走路或講話,而是要瞭解五蘊。
聞後思惟:你願意深入觀察五蘊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