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明
週二, 11 四月 2023 19:12

暢談六祖壇經(1350)無二無別

作者  禪儒達觀 整理者:心燈 讀誦者:心音
 

  師曰:煩惱即是菩提,無二無別;

  六祖大「師曰:煩惱即是菩提,無二無別;」此所謂「煩惱即菩提」。談煩惱或菩提,都是在現象界中的說法。只要是現象的,就一定有所差異。現象森羅萬象,各有其展現。針對各種現象,我們安立各種不同的假名,如煩惱、菩提,明與暗。就像《金剛經》所講的,每個人出身方式不一樣,所以才有「若卵生,若胎生,若濕生,若化生,若有色,若無色,若有想,若無想,若非有想非無想。」這些就叫做差別現象。我們說有眾生,有人乘,有聲聞,緣覺,菩薩,佛,或天堂、地獄,迷與悟,皆是差別相。但是,你不要迷失在這些差別相。

  從法義來講:第一個角度,煩惱的本質是空,菩提的本質也是空,這叫空無自性。第二個角度,煩惱跟菩提是我們創造的假名,本來就沒有這個名,為什麼被這個假名所騙呢?第三個角度,煩惱的那個心跟菩提的那個心難道不一樣嗎?難道你有兩顆心嗎?浪子回頭金不換,難道是兩個人嗎?還不是那個人?故六祖才說無二亦無別。
我繼續講我做過的飛行的夢。我們為什麼要往上沖?為什麼要往前跑?因為你迷失在一個差別的現象。世間人想要成功,修行人想要成道,我們想要向前、努力、精進。這些都是我們自己的概念。比如,一幢樓中,第一層和一百零一層,哪一層比較好?這個問題本身就是錯的,但是我們每個人對此的想法就完全不一樣。假設一層一百萬,一百零一樓,銷售商不會標一樣,因為買房的人是差別相,建築商也是差別相。差別相不是不好,但你要知道它是假相,所以你不應該執著它。它是一種善巧,也是一種方便度眾的智慧。如果你在差別相中產生了各種的妄想、執著、分別,由於創造了障礙,那就是一種迷失。

  我說我做夢一直想要飛,但是我不知道要飛去哪裡。比如,你的人生處於這個狀態,為什麼你要離開這個狀態呢?痛苦比較有吸引力還是快樂?真的是快樂嗎?那為什麼大部份人都是痛苦的人?失敗較有吸引力還是成功?根據現象界的調查,是失敗比較有吸引力。你要離開這種現狀,是代表什麼意思?其實只有一個狀態,因為你對這個現狀不滿意。你不見得對此絕對痛惡,但是你一直想離開。於是,你的注意力都是擺在未來。

  你的體重和身體是多少?不標準,你滿意嗎?這就是因緣,你的因緣就是如此。你滿意你的身體嗎?你滿意你的長相嗎?身旁的她,你滿意嗎?你們生下的孩子,你滿意嗎?收入滿意嗎?一切的現象滿意嗎?如果滿意,你就應該起來讓我們拜了。物質現象滿意,那精神現象滿意嗎?你滿意,那你開悟了嗎?一個開悟的人不會怕別人笑,也不會怕師父問。

  既然是因緣,不論是精神還是物質狀態,當你能夠如是接受這樣的因緣,安住在那一個當下,安住在無所住之間,如此,你就能夠活在當下。為什麼你們在聽課時能聽那麼清楚?因為透過我引導,順著我的答案一步一步下去。但是,當你離開了我的引導,你回去就不是這種狀態了,因為你就會胡思亂想。

聞後思惟:如何在差別相中見到平等相?

 

 

閱讀 1483 次數
DMC Firewall is developed by Dean Marshall Consultancy Lt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