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明
週日, 08 十月 2023 21:16

暢談六祖壇經(1464)好好生活

作者  禪儒達觀 整理者:心燈 讀誦者:心音
 

  當你已經思考過了,你就不要再想了。接著,萬緣放下,只管用功。有的人是萬緣放下,當下即是。大部份人沒辦法徹底放下。看書要思考,想事情要思考,與別人應對進退要思考,但是大部份時間不見得要思考。

  你要用功,就是因為你還放不下。當下能放下的人,連用功都是多餘的,是多此一舉。你確認這個世間緣起如幻,一切法不可得,那麼大部份的時間,你就儘量朝這個方向。比如,你運動的時候不用想,你就運動,除非你剛學太極拳學招數,你已經會了就不用想;散步的時候不用想,走一走腳很酸,看到長椅坐下來,不用想;現在天氣熱,吹吹風也不用想;旁邊有柳樹,風在吹,你觀賞柳樹不用想;柳樹旁邊有河流,你走過去看到魚兒水中游,不用想;頭抬起來,看到天上的彩虹,不用想;中秋節快到了,賞月的時候不用想。如果你可以這樣,你就有可能會開悟。

  你本來是不用想的,是什麼讓你一天到晚都在想?連賞月都要想。你本來的狀態,你反而都不會了。本來開悟這件事情是易如反掌的,為什麼大家都把它弄得這麼複雜?在生活當中,你應該屏息諸緣,不要想。但是,不要想不是植物人,不是無知,不是木頭。不要想,內心更清明、清淨,你的內在是清楚的,就像鏡子一般。當你散步回來,你坐在蒲團上也不要想。這在曹洞宗就變成一個方法,即:只管打坐。

  你現在走路也想,躺著休息也想,包括睡覺你還在想,所以你要做夢。你察覺到你身體已經很累了,心還是不乖,還是想,你會被你的心打敗。本來是不需要方法的,散步就是散步,走路就是走路,吃飯就是吃飯,睡覺就是睡覺。對於一般人而言,這卻很難。

  能夠放下,當下就止息。不能放下,你只能夠只管用功。八萬四千法門都是用功的方法。這時候,你就不要再開玩笑了,你也不要打馬虎眼了,你也不要一輩子法門換來換去,找一個方法,念佛就念佛,持咒的就持咒,參禪的就參禪,死心塌地老實地修下去,直到你的妄想止息。

  你們確定了你們的方法嗎?有的同學也是沒辦法。放不下,就要提起很明確的方法。有時候,你學到最後,會輕視某些法門。你不可以輕視,諸法平等,無有高下,每個法門都是很殊勝的,你不要分別,學禪並不一定要用禪的法門。有人問我如何修,我說:「萬緣放下,觀音菩薩。」「觀音菩薩」就是提起,時時刻刻觀察世間苦難的聲音。覺察也是禪門的一種方法,但這個方法比老實念佛要難。老實念佛即,你已經甘願了,所以你也願意念一句阿彌陀佛或觀世音菩薩。這樣,你的品質相當好。你每一句佛號都是很清淨。你要儘量讓自己單純,念佛就是念佛,你不要念到打瞌睡就好了。

  我並不要求你們一定要按照什麼方法修,這與你們過去多生累劫修行的因緣有關,你只是接上你的因緣。我念觀世音菩薩不是讓他來救我,而是要聞聲救苦。你先學習放下,等到你真的能放下,你再提起來,你先不要把此二者混在一起。你先讓自己清淨的心現前,觸動,剎那也好。最起碼要看到一道曙光,有可能一下子就消失了,因為你的習氣很重。有可能在放下的那一剎那,一個空檔進去,是你習氣的問題,你又恢復那種狀態。你不要把漸修與頓悟搞得很複雜,佛法講的是不二法。

聞後思惟:什麼是不思量即不中用?

 

閱讀 294 次數
Our website is protected by DMC Firewall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