悟有深有淺。任何東西都應該悟,淺的先悟。如果淺的都悟不了,深的你就更沒法悟。我叫你要善解人意,你若是懂我的意思,就叫做言下大悟。如果你不懂這個意思,你就會問:「師父,如何善解人意呢?」你們都是這種模式。有人可能一聽就領悟了,但是,你有朝著這個角度,在過人生嗎?還是你也知道要善解人意,可是卻不知道怎麼做呢?人家跟你講答案,你不懂,你就一定要聽方法,聽各種解析及分解動作,聽各種例子,好像只有這樣你才會。你要聽方法,其實你就不懂得善解人意的「內涵」。你就是習慣別人告訴你方法。假設我告訴你方法,我說:「善解人意:第一,就是要將心比心;第二,就是要學習問、聽、說;第三就是要學習聽其言、觀其行。」但是,我教你很多,你也學了老半天,你還不見得會善解人意,因為你對這句話的內涵沒有真懂。想要修行的人,可以跟自己「好好相處」;可以跟家人好好相處,可以跟別人好好相處,可以跟環境好好相處,可以跟整個自然界好好相處。不然,有什麽行好讓你修的?你不一定要學很多佛法,才能夠聽懂我的話。
但是,很多人學了很多佛法,內涵卻不懂。比如,開經偈講:「無上甚深微妙法,百千萬劫難遭遇,我今見聞得受持,願解如來真實意。」遇到了法,你要依教奉行。但是,如果你不解如來真實意,縱使你半日讀書、半日修行,有空的時候去做義工、做善事,你還是「不解如來真實意」。
釋迦牟尼佛苦口婆心為我們講四十九年,他所要告訴我們的,就是如來真實意。善解人意是人意,你尚且不懂,你如何能懂佛意呢?有情說法你都聽不懂,你怎麼會懂無情說法呢?所以,一般人去度假,去住民宿,去看好山好水,他大不了只是放鬆、休閒、休息、喘口氣、暫時離開紅塵,但是他不可能悟道,因為他根本聽不懂無情說法。如果內涵你懂,你只要看到落葉飄零的那一剎那,你就能開悟。這一句成語,就叫做「落葉歸根」。你學佛法要懂內涵,而非拼命學。
內涵懂了,接著你看佛經自然會感動。你不見得能夠知道整本整段的意思在說什麽,但是你能夠體悟它要告訴你什麽。比如,你看了《彌陀經》,你一頭裁進《彌陀經》的思想,但是你卻不知道釋迦牟尼佛爲什麽要講極樂世界,他的用意是什麽;你讀了《地藏經》,知道有那麼多地獄,你也不明白釋迦牟尼佛,爲什麽要告訴你這些世界,其內涵是什麽。你很容易依文解義,不明白爲什麽東說西說,爲什麽說有天堂、地獄,你自然不能夠領悟世尊在說什麽、祖師在說什麽。世尊、祖師要告訴我們的,就是以心印心、以心傳心,重點就在於心。你若明白,即一燈能除千年暗。千年的暗室,燈一打開就消失,而非燈需要開一千年。所以,你不要用邏輯的概念,來看待佛法。這不是抽象的,也並非只有六祖能悟、其他人毫無機會。
聞後思惟:你知道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領悟到法義嗎?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