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明
週日, 09 十月 2016 10:19

傳心法要講記-95

作者  釋達觀/講述 無念齋/整理

菩薩心如虛空,一切俱捨,所作福德皆不貪著。 

        「菩薩心如虛空,一切俱捨,所作福德皆不貪著。」我們今天還是要講這句話,我們都知道,我們的心如何能夠像虛空一樣不執著?我說佛法你懂多少,你做多少,有的概念很好懂;但是你要做,不要說一生啦,甚至多生累劫,我們都沒辦法做。談「空」,它到底有什麼用?談空真正的內涵,就是要叫你能夠不執著。你的心能夠徹底的不執著,你自然就不會妄想;就能夠大徹大悟,自然就能夠離苦得樂;能夠遠離憂悲苦惱,自然幸福指數就會很高。 

         你說你去打佛七,你去參加禪修,又能讓你什麼呢?其實要讓你去體悟到「法」,要讓你能夠趣入到「空」,要讓你能夠真正徹底的「放下」。但是問題是,一個空字用各種方式來談,佛經裏面佛也講法;佛也講很多的譬喻;佛也講他過去的因緣,本生的故事,東說西說,就是讓你不執著。我們今天用一個方式,我來講「空」,《金剛經》也告訴你,你要體悟到空的內涵,而能夠達到「見山是山,見山不是山,見山又是山」的意境。我重新講一遍,空是能生一切,空是包含一切;它不但能生,又能包含,但是它又不執著這一切。人世間所有一切東西,你都不應當執著,你都應該用你很認真的態度去面對,所以我說知道空的人最積極,而不是消極。不執著的人最不會計較,所以他才能夠用心。一樣的道理啊!日常生活中,有很多東西可以讓你領悟,這一顆石頭可以讓你領悟,這個茶杯可以讓你領悟,這一盆花可以讓你領悟。同理可證,不是只有佛經才可以讓你領悟,其它的經,其它的書你不會領悟,不見得是這樣。 

          我們今天就要透過中國的四大名著,其中一本名著叫「紅樓夢」。我們今天從「紅樓夢」來講「空」,因為《金剛經》教我們要正觀「如夢幻泡影、如露亦如電」。你要觀空,你要觀如夢,你要觀無常。「紅樓夢」這一本古典小說相當有名,你以什麼樣的角度在看那一本書,那一本書就變成什麼樣子。如果你是一個很重感情的人,你在看「紅樓夢」,「紅樓夢」就是一本愛情小說。如果你對人性很有興趣,很有研究,「紅樓夢」就好像一部對人性剖析的書。如果你對心理學有興趣,看它就好像能了解各式各樣人的心理。但是我們今天是要從什麼角度來講?我們今天當然是要從佛法的角度來講「紅樓夢」,因為作者曹雪芹本身的文學造詣、哲學造詣、佛學造詣,包括詩詞歌賦,在「紅樓夢」裡全部都有表達,其實它是一本很好著作,問題是你會不會讀,你用什麼角度來讀。 

          我們今天不是要去考據「紅樓夢」,不是這樣的。我們是要從裡面,來談空的境界,你如何能夠去悟到空呢?就像《法華經》一樣,其實《法華經》不好讀,為什麼《法華經》不好讀?《法華經》的文字很簡單,但是內涵要你自己去領悟。為什麼?因為《法華經》就是很多的故事、很多情節串聯起來,就是一部《法華經》。一樣的道理,不管是三國演義,不管是西遊記,還是我們要談的「紅樓夢」,表面上它裡面就是一串的故事,但是,它有沒有直接告訴你道理呢?那就要看你自的領悟,所以你要會看,藉這件事情可以讓你懂,所以有的書要看,有的連續劇要看。如果說你看「紅樓夢」,是很枯燥無聊的話,我會建議,你去看大陸拍的「紅樓夢」的戲劇,你把戲劇先看一遍,你再去看書,你比較知道,它到底在講什麼。不然有的人一看下去,哎呀!好文言哦!常常都有詩、有辭,「紅樓夢」其實是白話文,但是依很多人,現在看變成是文言文,其實它是白話文,那就是你的程度。就像有人跟我講說:「哎呀!師父,佛經為什麼不翻成白話文?」我說你誤會了,在當時的那個時代,翻譯的就是白話文,但是我們現在來看就是文言文,當時的話,就是白話文的話。 

          紅樓夢是清朝那個時代。我們一開始談到「紅樓夢」,你首先就會想到這一本書的名字,叫做「紅樓夢」;就像你讀一本經,叫做《金剛經》,叫做《法華經》,你一定要先知道它的題目。紅樓一夢;紅樓夢,就是紅樓一夢,就是類似那一句成語「南柯一夢」,意思是一樣的。我們先從狹義的角度來解釋「紅樓夢」,紅就是女兒的意思,樓就是樓閣的意思,紅樓是什麼意思?一般的小老百姓,怎麼有可能住紅樓呢?所以住紅樓,一定都是大戶人家的千金小姐,或是一些做官的府內,這些才有紅樓,才有花園,才有小橋,才有流水,才有閣樓,才有涼亭,才有迴廊。有沒有看古裝連續劇?紅樓夢裡面一個大花園,叫做大觀園。所以紅樓,從狭意的解釋,就是大富大貴的人家,但是終究是一場夢;就像那一句話所講的,從來富貴都是夢,富貴都是夢! 

          紅樓夢,在敘述賈府這一家整個興跟衰,來展現就像一場夢一樣,這從狹義來解釋「紅樓夢」;從廣義的角度來解釋,就不是這樣了,「紅」就是紅塵世間,「樓」就是空中樓閣,所以紅塵的世間如同空中樓閣一樣,如夢如幻;這就是徹底的解釋世間,所有的現像,本來就是一場夢,這就是從廣義的角度來解釋「紅樓夢」。你要怎麼解釋都可以,這個解釋是我解釋的,沒有什麼考據;你要怎麼解釋都沒有關係,你能領悟才是你的東西。你會用或是說你看了你能開悟;或是你看了不執著;或是你看了對某些的道理,已經看破了,看開了,那都是你的資糧。 

          我在國中拿到這一本書的時候,就覺得它很有意思。因為是一場夢,只是夢中的情節,夢中的演員,夢中的背景,夢中的場地,到底是什麼,就是這一本書的內容。一樣的道理,你現在有沒有住紅樓,還是住平房?你是平房夢,還是高樓夢,還是別墅夢?我們每天也在做夢啊!你做夢裡面有沒有情景?夢中還是人事時地物啊!你每天都在做夢啊!你也每天在看紅樓夢啊!白天也夢,晚上也夢,反正晝夜都是夢;我管你是白日夢還是黑夜夢,反正徹底盡是夢! 

         從紅樓夢,我們會抓幾個情節來談「空」的意思,我抓這幾個情節,其實已經把紅樓夢讀完了。如果這幾個情節你聽得懂,不管你在看連續劇,還是直接看這一本古典小說,其實你已經掌握住它的整個核心,它到底在談什麼,其實你會懂它在談什麼。過去你不懂那就算了,為什麼?因為我問過很多同學,我說你有沒有看過?縱使有看過的人,也從來沒看完。《法華經》七卷都看不完了,何況看那個八十回的紅樓夢,或是一百二十回的紅樓夢,它有兩個版本。 

         凡事都有緣起,我們先來看,其實紅樓夢,一剛開始有一首歌叫做「好了歌」,這裡面就是好了歌的內容。也就是說,其實紅樓夢一開始,他已經有呈現人生是一場夢,然後有人因為聽了這首好了歌,就悟道了。紅樓夢第一章就把這東西講完了。 

        「僧、道」,所以它一剛開始有出現兩個人,一個是僧人(出家人),一個是道人(儒家的跟道家的),這個僧人叫做茫茫大士,這個道人叫做渺渺真人。好不好聽?好聽,茫茫渺渺。佛家叫做大士,比如說觀音大士;道家叫做真人。大士也好,真人也好,都是一個悟道的人,一個覺悟的人,一個大徹大悟的人。所以紅樓夢一開始,就出現一僧、一道,這兩位得道的人。這兩個人的特徵是什麼呢?茫茫是從廣闊的角度來譬喻,這一個人所悟到的境界,是一種無量無邊的境界,所以叫做茫茫大士;渺渺是從深度的角度來解釋,代表說這位真人深不可測。我們都知道作者是曹雪芹,書裡面不但是文字美,還有很多像佛經裡面的表法。它裡面很多的名字,是一種假藉,是一種暗喻,它隱藏一種意思,你要自己去解讀。這兩位僧人,從悟道的境界,就是從形而上謂之道,一直來到人間,形而下謂之器,來到紅塵;然後兩個人,就扮演瘋瘋顛顛的角色,隨緣度化。 

         第一個被他度到的人,叫做甑士隱。「甑士隱」,看到這個「士」,就是讀書人,看到這個「士」就是儒家,所以叫做「儒、道、釋」三家,中國文化一定是「儒、道、釋」,「甑士隱」暗藏什麼意思?我剛才講說它有暗藏意思,「真事隱」,看懂嗎?實相常常是隱而不現的,一般人常常沒看到實相,只是看到表相。一般人只是著相,看不懂實相無相。所以這個名字已經告訴你,實相好像是隱而不現,一般人看不懂。只介紹這三個人的名字,你就知道這裡面暗藏玄機,紅樓夢裡面人物一百多個,有很多都暗藏玄機,你知道嗎?你會看嗎?你想說:「我連看,都沒時間看完了,我還知道它藏什麼玄機?」這兩個人來到人世間,就故意扮演像「寒山」、「拾得」的角色,然後瘋瘋顛顛的,只要到市集,逢人就唱「好了歌」。 

世人都曉神仙好,唯有功名忘不了!古今將相在何方?荒塚一堆草沒了!

世人都曉神仙好,只有金銀忘不了!終朝隻恨聚無多,及到多時眼閉了。

世人都曉神仙好,只有嬌妻忘不了!君生日日說恩情,君死又隨人去了。

世人都曉神仙好,只有兒孫忘不了!癡心父母古來多,孝顺兒孫誰見了?

         「世人都曉神仙好」,從「好了歌」這個角度開始來解釋第一句話。這個問題我常常問,學佛好不好?很好,修行好不好?好,那你為什麼還散散的?你為什麼還懈怠?你為什麼不積極?為什麼?你們的心態就是世人都曉神仙好,這樣了解嗎?這個有沒有談到你們的心?有沒有?神仙自由自在,無憂無慮啊!不是很好嗎?我從小就喜歡看白雲,看看白雲裡面會不會跑出神仙。我從小去畢業旅行就喜歡到山之巔、水之涯,好像到那邊去就流連忘返,當遊覽車要走,我又不得不上車回去。我們會羨慕像這樣像神仙般的生活,這神仙般就是一個開悟的人,開悟的人才能達到自在,才能夠無有掛礙,遠離顛倒夢想,究竟涅槃,這就是神仙自由自在的生活。大家來學佛,第一個就是衝著這個東西來的,世人都曉修行好,都曉學佛好,都曉悟道好,為什麼你偏偏不精進修行呢?你為什麼不能悟道呢?你為什麼放不下呢?為什麼? 

         「唯有功名、金銀、嬌妻、兒孫忘不了」,答案出來了。一開始它跟你點出這四個,我們上個禮拜談說富貴其實涵概這些東西。我說富是物質,貴是精神,富是金錢,貴是一個人的社會地位。佛苦口婆心一直跟你講,一直跟你解析。今天透過紅樓夢裡的這一段,來跟各位解析。功名是什麼?功名就是名,名忘不了。譬如說,追不追求功名?你不讀書,也不考狀元,對不對?人家是十年寒窗無人問,你是十年也不看電視,追不追求功名?「還是追」。我們現在一般人沒有志氣,我告訴你,追求功名並不可恥,最可恥是沒有志氣的人。你們不要以為,你們沒追求功名,就叫做很清高,你們不要這樣子。很多人沒有追求功名,是因為沒志氣,我有沒有說錯?我沒說錯吧!沒志氣啦!我們平庸過一生,隨波逐流過一生,也不是淡泊名利,也不是心中不凡,而生活平凡,我們也不是那樣的人,我們是平庸,平庸之人。這樣的人學不了佛,學不了道,成不了氣候,做不了大事業。所以佛法你真的要懂,不然實在很消極,會讓人家笑。 

         我們現在不追功名,我們追什麼?我們追個人的自尊心,我們去追那個最小的自尊心面子,我們就是死要面子。每個人都是自尊心在做祟,自尊心就是名,因為你怕別人誤會,你怕別人毀謗,你怕別人在背後跟你指指點點,我有說錯嗎?我有沒有說錯?你很害怕,怕不怕?怕死了,怎麼會不怕?好害怕哦!那個就是名。因為你怕你的名譽受損,你怕別人不認同你,你怕別人毀謗你,你怕別人不能肯定你,你怕別人排擠你,你怕這社會的輿論嘲笑你,好怕!怕死了!雖然不追求功名,但是你還是被名所困,你要察覺,不要以為說這些我都沒有,不要這樣說。 

         「古人將相在何方」,作者接著解釋。講功名,除了皇帝不要說啦,一般都是宰相,不然就是大將軍、大元帥。歷史一個朝代、一個朝代的替換,人物一幕、一幕的下台,你所知道的這些很有名的人,現在在哪裡了呢? 

         「荒塚一堆草沒了」,塚就是墳墓,荒塚就是沒有人照顧的墳墓,都沒有人去掃墓,「荒塚」荒廢沒有人照顧的墳墓,現在已經被雜草淹沒了,覆蓋了。你的功名忘不了,現在在那裡呢?如果你今天還在談那個問題「哎呀!以後死了,不知道要埋在哪裡好?」那不是笑死人了,對不對?都死了,埋在那裡,重要嗎?如果連這個都這麼憂心,尤其是孤家寡人一個,現在最好墓地也找好了,最好骨灰壇也買好了,最好管理費也繳了;當然你能安排就安排,你安排不了,你悟道就好。管它是要灑到天上,還是灑向大海;管它是要隨著微風飄,還是隨著流水流,你悟道的人何妨!但是你不悟道的人,任何事情都是痛苦;任何的事情都是執著。所以死後一定要來托夢,你沒燒金紙;我會打麻將,你也沒燒麻將給我;現在都用金融卡,你也沒燒金融卡給我;我很無聊,想上臉書,你也幫我買個電腦;順便看看有沒有Line。我告訴你,人執著,死後當鬼當然執著,執著不會因為死了,執著就消失。如果死了執著就消失,今天我們可以下課了,反正不用講了,反正死後執著就沒有了,我哪須要修,修老半天我要修什麼?都一樣啦!執著不放下,到天涯海角,到他方世界,不管到哪一層樓,都一樣,都是苦啊!苦在那裡?苦在你的執著!功名講的是名,金銀講的是利,名跟利;人為財死,鳥為食亡,自古以來就這樣告訴我們。 

         錢是什麼?錢不是炫耀的東西,錢不是炫富的東西,錢只是工具;就像你的拖鞋,就像那個鋤頭,就像那個掃把;就像這個毛巾,錢只是工具,錢不代表什麼意思,你不要誤會。所以呢!掃地要拿幾隻掃把掃?一隻就好,不用貪多,不用拿兩三把。說掃地,你就知道拿一隻就好;說到錢,你就不是這樣子哦!錢是越多越好,奇怪哦!掃地只要一隻喔!掃地,不是掃把越多越好,好奇怪哦!你的腦袋是什麼腦袋?錢少也無礙,你還是要努力繼續賺錢;錢多也無礙。你會有礙是因為,第一你放在家裏;第二你雖然放在銀行,但是你身邊的人對你各懷鬼胎,不是在關心你,是關心銀行裡面的錢,知道嗎?因為透過關心銀行的錢,所以轉而關心你,你別高興知道嗎?他是想要你的錢,不是你的人。也擔心錢太多怎麼辦?不要煩惱,布施給不足的人,布施給缺乏的人,布施給急難救助,布施去用到有意義的地方,讓自己平衡,不要煩惱,知道嗎?錢多你也不要煩惱。那麼作者怎麼講呢? 

        「終朝只恨聚無多」,終朝就是一生,一天到晚叫做終朝。只恨!每天都看存摺,打拼那麼久,認真那麼久,存那麼久,斤斤計較到現在銀行還是只有四位數,人家接待員還有七位數,我存那麼久才四位數,大不了五位數。一輩子都在看自己的錢,所以只恨聚無多。聚無多,就是不夠多,錢累積的不夠多。最後呢? 

        「及到多時眼閉了」,等到多了,已經眼睛張不開,鼻子停止呼吸,嘴巴也講不出話,手腳冰冷,翹起來,死掉了,可憐啊!存那麼多,卻要被抬出去了。 

        「君生日日說恩情」,再來第三個,嬌妻跟兒孫講的都是情,嬌妻是愛情,兒孫是親情,情字很難突破,相當的難突破。名利雖然已過,但是情字,情關難過,而且那麼多情。你看我們沒有愛情,我們也沒有親情,但是我們彼此之間有師生之情;你們同學之間,彼此有同窗之情,你看還是情。情字何能斷?就要看你的功夫啦!一天到晚就是執著另一半,男生執著他的嬌妻,女眾執著他那個風流倜黨的先生,都是執著。忘不了,沒他我會死啦!你死了我也活不下去,所以棺材也要買有買一送一的,你死我就死,要講好。另一半在的時候,每天都說我多麼需要你,我多麼思念你,一天到晚就黏在一起。 

        「君死又隨人去了」,死的好,我拿到保險金,又當成嫁妝,又當成聘金知道嗎?然後越嫁越有錢,越娶越富有,社會新聞也常常看到,靠結婚賺錢。夫妻本是同林鳥,大難來時各自飛。我們這班同學不會啦!你們感情很好,不會啦!但是當你死了之後,你們同學也會再為他介紹另一半,你會爬起來嗎?你會爬起來掐同學嗎?所以你對你的愛人配偶,不要這麼執著。 

        「痴心父母古來多」,再來我們看兒孫啦!自己兒女都照顧不來,還要帶孫子。以前做兒女奴,現在做孫子奴,當奶奶沒比較光榮啦!當奶奶只是台傭啦!做祖母是祖母奴,所以說痴心父母古來多。天下父母的心都是這樣啦!天下父母既不是智慧,也不是慈悲,而是癡心,你不要以為你是慈悲,是癡心。你要當一個有智慧的父母,有耐心的父母,懂得平常心的父母,不然的話,真的是對兒女牽絆太多了,你太執著了,其實你太苦了。還沒出嫁的時候,為父母活,出嫁之後,為先生活,先生出外,不小心生了幾個,為小孩子活,小孩長大為孫子活,死了之後為誰活?為閻羅王活。 

        「孝順兒孫誰見了」,沒有錯,要生一個孝子不簡單,那也是過去你很孝順別人,你才會把他生出來;你過去不孝,你會有這樣的因緣,生一個孝順的子女來身邊嗎?有可能嗎?從因果的角度,那是不可能的,你沒有種這樣的因,怎麼得這樣的果。有時候我們癡人說夢,希望我們的子女孝順,但是我們自己有沒有夠孝順呢?或是前世的因緣,有沒有去行孝道呢?假設沒有,你應該要了知因果,反正來必有因緣啦,只是什麼因緣而已。什麼因緣?你只要看他生出來,好不好照顧就知道了,你就知道你跟他什麼因緣。但是我不是說不好照顧的,就不照顧了,而是你要甘之如飴,反正因緣來,我就接受。笑,我也甘願;不笑,我也甘願,因為凡事都是因緣果報,我已經懂了,所以我甘之如飴。我甘願受報,我不嗔心;我甘願面對,我不害怕;我甘願照顧他,我不驚慌,為什麼?因為我誦《金剛經》:「不驚、不怖、不畏!」多好啊!要會誦經啦!也不會用,誦什麼呢?你不是忘不了嗎?這就是你的問題,這就是你的通病。你為什麼會忘不了呢?就是因為你執著。為什麼你執著?因為你心沒有像虛空般;因為你不悟空,你不了解諸法緣起,必竟空寂,你不悟空,所以你做不到。 

僧為甑士隱開示:「好便是了,了便是好;若不了,便不好;若要好,須是了。」 

        「僧為甑士隱開示:」當這位僧人與這位道士,他們沿路隨緣度化,在唱這個好了歌的時候,有一個人出現,這個人就是甑士隱。甑士隱雖然生長在為官的家庭,但是志不在官場,他這個人也偏向於淡泊名利。所以這個人常常是觀花修竹、飲酒吟詩,對名利是看淡的。有一天因為在路上聽到這一首好了歌,他聽了感觸很多。所以他就問茫茫大士,這位茫茫大士就為甑士隱開示這一段。 

        「好便是了,了便是好;」這裡面寫的,都是紅樓夢裡面的東西。什麼叫做「好」呢?你好命嗎?你生活過得好嗎?你這輩子好過嗎?我們常問人家:「你好嗎?」你過的好不好?了就是了悟,了悟一切好,不了悟,怎麼會好呢?有的人客套說:「託你的福。」有的人會講說:「還可以!」有的人會講:「馬馬乎乎。」但是有的人,會很直接很坦率的告訴你:「我過的不太好!」你再問他:「你為什麼過的不太好?」他就那麼說:「自從那一天跟你離開之後,我就過的不太好了。」為什麼過得不太好呢?因為人生到處都不如意,不是身體生病,就是事業做的不順啦!不然就是官場不如意啦!不然就是家裡面缺少溫暖啦!不然就是跟朋友在一起被背叛啦!不然到處被騙啦!為什麼?只是因為「不了」。不了悟人生,不了悟實相,不了解自己。 

         「了」就是了悟,所以說了便是好,了悟才能好啦!不了悟談什麼好?都是客套話,都是騙人的。有很多人打腫臉充胖子,譬如開同學會的時候,或偶爾遇到的時候,有人為了尊嚴,為了面子,他也不承認過的不好。甚至他不聽你忠言逆耳,所以他後悔了,他也沒辦法跟你承認說:「我過去不聽你的話,我現在吃虧了!」他也不見得會承認,都是為了面子問題,很多東西都講不出來。所以你要了悟呀!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,這句話不是真理,這句話是告訴你普遍的現象。 

          如意不如意都不是真理,如意不如意是你個人的判斷,對一個不了悟的人,他怎麼有可能快樂。為什麼?因為一般都不如你意,不滿你意,這本來就是如此,你怎麼有辦法釋懷呢?你怎麼有辦法平常心呢?你要平常心就要了道,所以說平常心是道。好也不要緊,不好也不要緊,好跟不好在我的內在,都已經超越了,都已經突破了,這樣才能了啊!好是空寂,不好也是空寂;好是無常,不好也是無常,事情總會過。好了過去就不好,不好過去就是好;春去秋來,秋去春來,你說那個季節好?春有百花,秋有月;夏有涼風,冬有雪;若無閒事掛心頭,便是人間好時節,了悟的人都好啦!不了悟的人都不好。 

          「若不了,便不好;」接著繼續向他開示,「不悟」人生你就不好過啦!所以六祖勸我們「道在心悟」,不悟你現在是要怎麼過呢?一天到晚愁眉苦臉的在修行,一天到晚帶著苦悶的心在打坐,一天到晚帶著不甘願,不平衡的心在念佛,不著魔下地獄才怪!怎麼會悟道?怎麼會往生極樂?了不可得! 

          「若要好,須是了。」最後一句話,切記!必須!一定!要知道,這沒得商量啦!你在幹嘛?你來聽課不是說有興趣就來,沒興趣就不來,這跟興趣有什麼關係?那是你的人生。了悟的人,他的生命才能透徹;了悟的人,他才能改變他的人生;了悟的人,他才能夠用心生活。不了悟的人,生命是什麼?不知道!生活是什麼?枯躁乏味!人生是什麼?多災多難!不了悟的人,從三個角度來談,都沒有一個好的,生命、生活、人生沒有一項好的。為他這樣開示完了之後,甑士隱就隨茫茫大士及渺渺真人去了,就是開悟了。紅樓夢一開始,它已經演義說,這樣開悟走了,後來的故事,都是為了沒開悟的人說的,知道嗎?跟佛經像不像?佛法一開始就講完了,上上根器一剛開始就懂了。但是中下根器的人還要慢慢說,要一項一項告訴你;你才會心甘情願,你才甘願,你才看開,你才看破。你了了嗎? 

古德︰從來富貴都是夢,未有聖賢不讀書。 

         「從來富貴都是夢」,從這個角度來講說,從來富貴都是夢,但是這樣講了之後,上根器的懂了就懂了,但是絕大部份,都是中下根器不能悟,所以就繼續要看下一回,這個就是為中下根器的人講的。 

         「紅樓夢」一開始就藉由一個神話故事來演義。這個神話故事就是女媧補天的故事,這是中國的神話故事。女媧補天,莫非以前臭氧層就破掉了?所以女媧應該是第一位太空人,比嫦娥還早。女媧補天,她為了補天,她就要找石材,找了三萬六千五百零一顆石頭,然後開始將石頭溶化,就是把它打成水泥一樣,像水泥廠把石頭變成泥一樣。但是她只用三萬六千五百顆,就剩一顆,她就把那一顆丟在山下。三萬六千五百代表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。 

           女媧補天譬喻說,我們要察覺自己,要透過修行才能察覺自己。所以修行的人要切記,你不是修初一、十五,也不是修初二、十六;初一、十五才要拜,初二、十六土地公才有東西可以吃,其它時間喝西北風啊!這個譬喻,其實修行是時時刻刻都要修,修行沒有離開當下。所以《易經》才會講說:「天行健,君子以自強不息。」三百六十五個日子裡面,生活就是修行,這才是會修行的人。你要切記,不要每天忙著修行,而忘了山下的那一顆石頭,你要切記這個概念喔,忙到最後而忘了本心。一天到晚忙著修,不知在修什麼?好像很精進,其實是盲修瞎練,所以那一顆代表你的本心,你不要忘掉了,那個才是最重要的。 

          故事接著發展,因為女媧認為說,那一顆石頭是無用的,那一顆石頭自己也一直懺悔,懺悔說:「奇怪!為什麼所有的石頭,都能夠當做建材、當做材料補天,最後形成天邊的彩霞,是不是代表我是一顆無用之石?」那一顆石頭就開始懺悔、修行。但修行一定要經過空虛、寂寞、孤獨,那一顆石頭經過好幾劫、好幾劫,很久很久的歲月,就只有它孤獨的一顆石頭。這個譬喻我們修行人的過程,內在要經得起,不要一天到晚綁在一起,說要修行。你沒辦法跟自己獨處,你是不能突破的,要學習跟自己獨處。要不然幹嘛大家七點半到八點在打坐,這段時間不是跟自己在一起嗎?經過了很長、很長的歲月,這一顆石頭已經從無情修鍊成有情;從卵生、濕生、胎生、化生;從有想、一直到無想;又從無想開始突破,就代表說它修到最後變成人形。 

         但是就在它修行有成就的時候,突然出現兩個人,就是剛才那個茫茫大士跟渺渺真人。這兩位覺悟的人,有一天在這顆石頭旁邊聊天,東南西北都聊,也聊出世間的法,也聊世間的法,一聊下去。那顆石頭忽然動心了,它聽到說人間這麼好,它也想來人間看看。這個「動心」,就叫做一念無明,這是它的因,這顆石頭就是來到人間的賈寶玉。但是這顆石頭它修得有靈性,石頭旁邊有一株仙草,但是這株仙草它快枯死了,這個石頭它化成人形,生起悲憫之心,就到很遠的地方,去舀靈河的水,來灌溉這棵仙草;所以石頭跟這棵仙草的因緣就是因為水。然後經過一段時間之後,仙草也漸漸修行,修行之後,也是從無情到有情,轉換為一個女生。 

         石頭是因為聽到那兩位覺悟的人,在說凡間的事而動心;但是這一株仙草,是因為照顧她的頑石要下人間,所以她為了要報他的恩,她也下人間,變成林黛玉。林黛玉以什麼東西來報恩呢?林黛玉說:「我願意以一生的眼淚,來報他灌溉之恩。」你看這文章寫得多美!合起來叫做淚水。這樣你知道為什麼海水是鹹的?苦海的水都是淚水,都是世間人流的眼淚,鹹死了,喝了會中毒,喝下去之後就動情,知道嗎?所以少喝為妙,知道嗎? 

         我現在所講才開始而已,你有沒有覺得曹雪芹很厲害,他真的很厲害,難怪大家喜歡看「紅樓夢」,不看《法華經》,因為《法華經》沒這麼精彩。當然也要看人講,這裡面牽涉到因緣、因果的關係,佛法沒有辦法離開因緣果報,他必然有他的因緣,整個來龍去脈都有他的過程,這樣的因緣的故事,串聯起來整部的紅樓夢。紅樓夢原則上最主要的主角,當然是男主角賈寶玉,女主角林黛玉,另外還有一個人叫做薛寶釵。他們三個人在紅樓夢裡面,是屬於最重要的人物。你要注意看喔!你不要一直聽故事,而不懂它暗藏什麼概念喔! 

         我剛才已經講過了,你要懂表法,賈寶玉「賈」就是假,林黛玉「林」就是零,這不就是紅樓夢寫的,看到了嗎?紅樓夢整部都是假,它在演賈府,「假」府,從頭到尾都是一場夢「假」,林黛玉一切都要「歸零」。再來注意看,這個假是相、假象;這寶玉是性。所以不要迷失在現象,而忘了我有明珠一顆。我的佛性就是寶玉,就是明珠,就是明月,你不要忘記。但是因為寶玉一念無明,注意看喔!因為一念無明,所以叫做林黛玉,黛是什麼意思?「黛」你看這個字下面是黑,你說它什麼色?其實它是青黑色,但是原則上黑色偏多,這叫做一念無明,知道嗎?一念無明而遮敝了這一塊玉,所以叫做林黛玉。這些都不是紅樓夢寫的,是我看出來的。你不用笑,書如果你不會看,這本就像一本言情小說,有什麼好看。 

         所以這些的過程,頑石因為聽到那兩位覺悟的人在談世間的事,所以一念無明;仙草因為頑石要來人間,所以它要下來,也是一念無明。這一看就是「情執」,被情執所困。寶玉是一塊石頭的時候,它遇到兩位覺悟的仙人在聊天。那麼為什麼茫茫大士跟渺渺真人,要答應這顆寶石,把它帶到人間呢?為什麼要答應呢?假設不來人間一趟,怎麼能夠悟得透呢?所以不管你現在遇到什麼事情,其實都是一種修練,知道嗎?都是一種修練,那是你的修練;不管你在人世間,遇到什麼事,那都是你的修練。不來人間走一回,你怎麼去悟道呢?佛法在世間,不離世間覺,就是因為這樣,所以才答應帶他下來。書要會看啦!如果不這樣看,他們兩個怎麼可能是覺悟的人?因為覺悟的人要點化他,所以紅樓夢又有個名字,叫做「石頭記」。紅樓夢真正的主角其實就是賈寶玉,就是從這一顆石頭談起。 

         這一顆石頭來到人間,然後經歷了誰?遇到了林黛玉,林黛玉是賈寶玉的表妹,賈寶玉愛慕林黛玉。但是賈寶玉的母親,賈母,怎麼有可能讓寶玉娶一個藥罐子呢?林黛玉是藥罐子,知道嗎?弱不禁風,風吹就倒,打個噴涕就搖。你如果是他的媽媽,或是他的祖母,你會答應寶玉娶黛玉嗎?當然不肯,所以最後寶玉娶的是誰?薛寶釵。薛寶釵是寶玉的表姐,一個表姐,一個表妹。薛寶釵就是能幹,又善解人意,又能夠持家,選媳婦一定是選誰?一定是選薛寶釵,那有人要選林黛玉。但情這個字就是很難理解,就是非理性,所以賈寶玉與林黛玉的結局圓不圓滿?當然是不圓滿。所以賈寶玉娶了薛寶釵,林黛玉就病死了。但是賈寶玉也不會辜負她,接著賈寶玉就出家了,就隨著茫茫大士出家了。因為他也領悟了,所以出家了。他出家之後,就悟道了,所以叫做通靈寶玉。整個故事的情節很有趣,頑石就代表眾生,終於修鍊成通靈寶玉,覺悟了。「紅樓夢」這樣差不多講完了。 

         最後談一個場景,大觀園。大觀園裏面,就像是一個清淨的世界,大觀園外面就像一個五濁惡世,娑婆世界。所以一群少男、少女都在大觀園,這個理想世界裡面,度過他們的青春歲月。但是世間不可能這麼如意,外面的世界是殘酷的、是現實的,到最後外面的世界開始進入大觀園裡面,這也代表賈府開始要衰亡了。到最後它就被污染了,整個賈府也就落沒了。 

          這裡面談到一個問題,假設你不能夠懂「理想世界」跟「現實世界」,理想世界代表空,現實世界代表色。假設你不能夠悟到「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」,不二!你是不可能徹悟的。你不要躲在自己理想世界裡面修行,你不要這麼修。如果你躲在自己清淨的世界修行,這個人懂空嗎?這個人不懂空,這個人叫做執空,他不懂空,他也不可能大徹大悟。因為空不是離開色來談空,而是明白色當下就是空。離開紅塵世界,你要去找個清淨的世界,了不可得!你一定要打破這個概念,你才能夠真正悟到「空中妙有,緣起性空」的概念。你要明白緣起性空的不變;你要了解性空緣起的隨緣;你要明白隨緣不變,又要明白不變隨緣的道理。以上就是我透過紅樓夢,來跟你們解釋空。我這樣很無聊吧!「不會啊!」但是不要我講完了,你們開始讀紅樓夢,不是,各位不用這樣讀啦! 

         「從來富貴都是夢,未有聖賢不讀書。」哪有聖賢不讀書,這樣知道嗎?所以讀你還是要讀啦!這樣你才能夠徹底的解行並進,你才能夠內外合一。

閱讀 1634 次數 最後修改於 週日, 09 十月 2016 10:45
DMC Firewall is developed by Dean Marshall Consultancy Ltd